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29 11:49:24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摘要:我国大部分建筑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高层建筑时所需要的混凝土总量是非常大的,而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又极易发生问题如裂缝等,所以必须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

引言

为了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控制,对每一个施工细节严格要求,按照施工准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只有坚持科学的方法,结合施工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促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1原材料的选择

必须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关,所有入场的水泥制品一定要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砂子、石粒等则应该检测其是否符合配比要求,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入场。此外,原材料的存放也很关键,必须得到注意,尤其是水泥等接触雨、水容易变质的材料,储存条件一定要注意防雨、防水、防潮。一旦发现变质,必须停止使用。当雨天过后,应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石含泥量大于1.0%,粗砂含泥量大于3.0%时,应把超过标准的原材料清理出现场。

1.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尤为关键,这应该在实验室经过专业验证,制定合理的配合比,配合比必须满足强度、耐久性以及和易性等相关指标。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要求的条件下,还要让掺合料、骨料的含量有所提高,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以视情况掺入缓凝减水剂、块石,这样能减少有一些水泥用量,从而减弱水化热的发生速度。当得出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试配后,还要验算和测定水化热,确保符合施工标准。

1.3施工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混凝土的配制以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还需要将施工的基础处理做好,相关的隐蔽工程要进行验收处理,模板支撑体系也要确保牢固可靠,不留缝隙。另外,还需要做好测温管的安置,在冬季施工时还需要准备养护所需的保温材料。最后,经基础施工等技术交底工作经隐蔽验收及技术交底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浇筑施工

(1)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 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还应检测其坍落度,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浇筑过程中试验人员应随机进行取样,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1)混凝土浇筑总的要求是要保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形状、尺寸以及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的准确,并使混凝土达到密实,以保证经过养护硬化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与耐久性。(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等;混凝土在浇筑之前还要加强对支架、钢筋、模板以及预埋件的质量检查工作,以免造成尺寸等偏差带来损失。(3)分段分层,当浇筑强度较大,现场有关设备不能够有效的满足施工需要时,可以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式。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从底层开始浇筑,之后在完成一定距离的浇筑后再开展另一层浇筑,这样可以不断的完成浇筑过程。分段分层浇筑方式是比较适用于厚度不大,面积较大的施工情况,保证不出现遗漏,做到均匀浇筑,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浇筑效果。

(1)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 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一般超过2h, 应按施工缝处理。另外注意,混凝土浇筑需要分层、分块浇筑。

2.2振捣施工

为使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需要对混凝土振捣,振动器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达到均匀振实。使用振动器时,不允许将其放在结构钢筋上或碰撞钢筋,不宜紧靠模板振捣。在振捣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振捣的强度和频率,因为如果强度和频率过大,就会造成砂浆离析,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如果强度和频率过小,则不能使混凝土很好地密实在一起,达不到振捣的目的。另外,为了避免在建筑成品物件中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开裂等现象,在用混凝土浇筑墙体柱体这些竖直方向的承重结构时,需要用水泥砂浆预置在浇筑结构物的底部。

2.3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技术

首先,施工缝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因施工需要而在每个施工单位分区之间留设的一道缝,其实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道缝,而只是由于后来浇筑混凝土的时间超过了以前先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便在先浇筑混凝土和后浇筑混凝土之间造成了一个结合面。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一次性完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任务,这时就施工人员就需要预留施工缝来确保工程质量。在预留施工缝的时候,一方面要保证预留了足够的宽度,另一方面要确保接缝处没有杂物,干净整洁。其次,在后浇带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后浇带是为了防止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不均或者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害的裂缝,所以,便依据施工的相关要求,在建筑物的墙、基础底板或者梁等位置设定临时施工缝,暂时把结构分为若干个部分,在构建内部收缩后,再对临时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这样使构件更好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对后浇带进行浇筑处理的时候,时间最好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而后浇带的宽度一般室内为30mm,室外为80mm-100mm,同样要在下次施工开始的时候要保证后浇带接缝处的干净整洁无异物。

2.4施工裂缝的处理

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复杂度高,施工难度大,且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浇筑表面断裂的现象,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裂缝进行补救,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1)对于开裂程度较小的缝隙,首先应该将浇筑表面清理干净,保持干燥洁净,并用环氧浆液将缝隙填补起来。2)对于开裂程度较大的缝隙,首先将缝隙凿开,形成八字形,然后用水泥浆对凹槽进行修护,最后采用环氧胶修整裂缝。3)对由于天气、气温等因素造成的浇筑表面开裂现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处理方式,可采用环氡腔泥将缝隙封闭起来,也可使用防腐蚀材料等进行修补。

3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在经过浇筑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养护工。当浇筑完毕,应及早使用吸水性良好的材料(如草垫、麻袋、锯末等)对的浇筑结构进行覆盖。初期要使用喷洒的方法进行浇水养护,过几日以后可以用水管进行浇水,具体浇洒情况要以确保覆盖物持续处于湿润状态为宜。对于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应延长养护时间,可以考虑持续28天。同时要做好温度控制,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有超过25°C趋势 时,应及时做好保温调整。另外,大面积混凝土可以在具备一定强度,且遇水不会脱皮离析的情况下,在周围筑起临时小堤,进行灌水养护,水面高度在40-60mm为宜。如果处于炎热的夏季施工,应该对混凝土加强冷水降温养护,水温与混凝土温度的差异不宜超过20°C。当冬季施工时,则要注意加热养护,可以通过使用保温模板等保温材料防治冷空气侵蚀。

结束语

通过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倪平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2]邓小芳.浅谈某房屋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大众科技.2011(10).

[4]王小兵.浅谈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工艺[J].门窗.2012( 10).

上一篇:排桩支护明挖技术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