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数字电视建设5点思考

时间:2022-09-29 11:43:07

大同数字电视建设5点思考

“春秋战国"

从2001年底数字化整体转换时间表至2008年,国内有线网络在6年数字化发展历程中,先后建起约2000个数字平台。这些平台虽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由于采用不同的CA、BOSS(或SMS)、EPG、数据广播等,相互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且设备档次不一(有花费几千万元建设的,也有用100-200万元搭建的)。

鉴于这一原因,同样是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同样能传输上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但各地功能差异非常大:有的可升级、可扩容,可方便增加新业务、新应用,有的则只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连EPG、数据广播、股票等基本功能也无法实现;有的虽看似功能齐全,但一经系统升级、新增服务项目的考验,各种缺陷就会暴露无遗。比如,升级时机顶盒厂商需重新开发应用接口,才能移植新业务,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多次的升级流播发,不但费用大、耗时长,同时还需用户对机顶盒进行反复软件下载,并不断重新搜索节目的操作;如果测试过程稍有不慎,留下软件缺陷,还必须重新开发补丁程序,再次进行测试、升级,甚至必须重新降回原版本,才不至于影响正常收看。

鉴于以上原因,对于一家务实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在搭建数字电视平台时,不应人云亦云,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整转模式,而应根据自己的网络状况、地区收入水平、地域文化、居民生活习惯及对电视节目、宽带业务的认同感等特点,确定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实施,兼顾目前与长远。

五点思路

基于以上思路,大同数字电视的平台搭建及网络改造主要遵循以下五条重要原则:

首先,破除各种不切实际的行业规则,不自设技术障碍、自我封闭,影响发展步伐。

“CA同密、中间件、多家机顶盒供货商”等原则,已成为业内同行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共识,但从大同的实践看,这些模式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例如CA同密,大同采用的模式是只保留同密接口,为今后出现意外情况时实施同密提供条件,并没有真正为理论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投入几十万资金及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一个新的CA系统。

因为在大同这样一个20多万用户规模的地市级城市,有一个稳定、技术成熟可用的CA,有具备基于芯片的、机卡绑定的高级安全认证手段,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运营商应把精力用在更需要关注的、可直接创造企业利润的业务拓展方面。

再如中间件,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际测试和试用,大同发现被许多专家积极推荐的数字电视中间件,不过是一个缺少特色应用(且缺少此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商)、至少在短时间内没有实际使用价值,且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力量去进行接口移植的高端系统。其显然不适合大同的实际,因此最终取消了中间件方案。

对于机顶盒,大同的思路是采用基于同一技术方案的2-3家机顶盒终端,同一方案确保软件的高效研发、测试和升级,数家终端确保在产品层面引入适度竞争以实现供货及时,最终可将费用投入降到最低。

同时,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种模式不但可节省昂贵的软件采购费用及后续的维护年费,还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避免因协调、处理各技术提供商的利益矛盾而造成精力分散。 其次,打破自我封锁,主动出击,在行业内外寻找所需资源。开创互利双赢格局。

目前,大同有线网络公司在趔行HFC网络双向化改造,挖掘自身网络潜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具体模式有二:一是利用电信ADSL的成熟技术与现有的大量用户资源,开展宽带上网、VOD视频点播业务,同时推广与VOD绑定的付费节目;二是利用联通、移动、小灵通短信通道实现用户信息回传,开展基本型单向机顶盒视频点播业务。

通过主动在不同网络中引入竞争的模式,不但可保证VOD点播率、业务服务质量提升及用户快速发展,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广电CM上网业务内部维护流程的改进及系统维护效率的提升。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三网融合”并不是拉郎配、而是自觉自愿的互助合作,是资源的主动重组、统筹使用。

第三,理清思路、有的放矢,一切围绕企业发展和做大做强开展工作。

为了保证基本业务,即广播力式电视节目的安全传输,在数字电视平台方面,大同采用一流的设备与技术,如国外著名品牌的卫星接收机、视频编码器、QAM调制器、复用器等,务求系统稳定可靠,确保用户可不间断、高质量地收看、收听到大容量的电视、广播节目,并及时获得阳光政务等各种实用信息。

为了保障增值业务的顺利开展,2006年大同广电与四达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合资数字电视公司,共同搭建前端数字平台。目前由其开发的具备单向接入门户、节目预加扰功能的多类VOD组合系统“视频超市”已经投入商业应用。

该平台可综合利用广电HFC单向网、双向网、基本型机顶盒、电信ADSL网络及中联通、中移动、小灵通短信的用户资源,采用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将VOD业务与宽带上网业务、数字电视付费节目打包,采用套餐优惠方式由用户自由选择。从运营结果看,其已成为大同具有盈利前景的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新亮点,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

笔者认为,“视频超市”通过连锁经营、摊薄节目采购成本的策略,将实惠真正带给观众,具有现实的商业价值和可操作性,是一种真正具有盈利前景的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第四,强强联手合作,用法律合同约束技术厂家行为,妥善、合理地解决与技术提供商的利益关系。确保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数字电视平台技术已较为成熟,很多厂商都有能力提供技术集成。对于有线运营商来说,对集成商的选择应注重三方面的能力:持续的软件研发、维护能力;对广电行业未来长期发展的规划能力;持续的资金投入能力。

第五,建设一支属于网络公司自己的、学习型高素质技术队伍。最终摆脱对集成商的技术依赖。以降低后续运营、维护成本。

在整转过程中,大同组织集成商的各项目、各专业技术人员,分DVB、CA、SMS、EPG、数据广播、VOD、IP宽带业务等技术课题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成效显著。

上一篇:从全服务到全业务 下一篇:整转让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