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暂缓“动刀”的“先心病”

时间:2022-09-29 11:28:27

家长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都会非常着急,再加上一些非儿童心脏专科医生对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不甚了解,因此许多家长认为既然是先天性心脏病,就应该尽早手术。其实,先天性心脏病有很多种类,许多小的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不造成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不需要手术治疗,不同的缺损部位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自行愈合比例。

另外,我们知道,孩子越小,心脏越“嫩”,也就是心肌越不成熟,其他脏器也同样如此。过早手术,不仅对外科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很高,而且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心脏要停跳,应用体外循环机来代替心肺功能,以保证身体重要脏器的氧气及养分供应,这称为体外循环)对脑、肺等脏器的影响也更为明显。所以,先天性心脏病并不是越早手术越好,而是应该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应尽快进行手术;无手术指征的患儿,应定期随访观察,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护理。

以下这3种先天性心脏病就不需要马上“动刀”,而是要根据情况看看是否需要治疗,以及选择什么时机治疗。

1. 房间隔缺损

2岁以下的房间隔缺损患儿极少有不适表现,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有心脏杂音,当分流量较大时才会出现症状,如易于疲倦、气急、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稍差等。

房间隔缺损大体分为4种:原发孔型、继发孔型、静脉窦型、冠状静脉窦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有自然关闭的可能,4岁前约有15%可自发关闭,但其他类型的房间隔缺损不能自发关闭。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患儿来说,1岁以内分流量小、无症状,有自然闭合的可能,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1岁以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2. 室间隔缺损

缺损口径较小、分流量较少的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多的患儿,可有发育障碍、哭闹或活动后心悸或气急、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多汗、拒乳等喂养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窘迫、左心衰竭等症状。

室间隔缺损大体分为膜周部缺损、漏斗部缺损、肌部缺损3种类型,其自然闭合可见于单纯室间隔缺损,也可见于复合心血管畸形中的室间隔缺损。通常认为,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发生率为40%~60%,多发生在3岁以内,膜周部和小梁肌部室间隔缺损发生自然缩小及闭合的较多,而流出道部位靠近肺动脉瓣及对位不良型室间隔缺损很少发生自然闭合。

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应根据缺损位置、分流量多少、肺动脉压力和随访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如果缺损比较大,孩子出现反复肺炎、吃奶受影响或者生长发育比较慢等心功能受损的表现时,应该及早手术。

3.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症状轻重与导管粗细、肺血管阻力大小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听诊时闻及杂音;重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心衰、乏力等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其动脉导管一般在出生后1个月内闭合。如出生后3个月尚未闭合,则闭合的可能性将很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时机及方法治疗,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目前倾向于首选介入治疗。

专家提醒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尽早手术治疗,如: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中断、法乐氏四联征和肺动脉瓣闭锁、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关于这些“先心病”的详情,下期将详细介绍,敬请关注。――本刊编辑部)

上一篇:宽容待己:不完美也可以很快乐 下一篇:石氏伤科:手法+钢板,传统“正骨术”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