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

时间:2022-09-29 11:14:54

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17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656.8亿元。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致力于促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市城镇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72%。致力于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生投入占到财政总支出的5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1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1416元,人民生活更加宽裕。致力于改善发展条件,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致力于加强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事业长足进步,社会管理创新有序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鄂尔多斯市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期逐渐转向稳定增长期,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较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很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牧区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部分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还很脆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就业难、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源开发、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民间借贷和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政府债务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一个时期,是鄂尔多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央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这些都为我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需要在经济建设上更加注重提高综合发展水平。鄂尔多斯市经济起飞时间不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提高综合发展水平任务艰巨而紧迫。我们将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始终坚持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煤,就是依托煤炭资源这一优势,着力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使宝贵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稳定煤炭产量、提高机械化综采率和资源回采率的同时,着力发展煤炭洗选配,尽快使煤炭洗选率达到80%以上。延伸煤,就是推进转化、延伸链条,提高附加值,做足做活煤的文章。在目前电力装机1200万千瓦的基础上,“十二五”末争取突破2000万千瓦,让煤从空中走;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烃、煤制醇等煤炭精深加工产业,在现已形成近1000万吨产能基础上,“十二五”末力争突破2000万吨,让煤从管道走。超越煤,就是见盛观衰,着力发展非煤产业。继续有针对性地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非资源项目,培育形成汽车制造、PVC及其深加工、建材陶瓷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逐步降低煤炭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按照抓两头、促提升、补短板思路,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争取到2015年建成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抓两头,就是抓好核心区和村镇;促提升,就是促进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补短板,就是补齐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通过3至5年时间,使全市城乡面貌得到改观,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在社会建设上,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党的十报告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近5年,鄂尔多斯市民生支出达到912亿元,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进一步筑牢民生之本,确保民生之安,纾解民生之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同步增长、同步提升。筑牢民生之本,就是筑牢就业、收入等幸福根基。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保持13%以上,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民生之安,就是保障教育、医疗、社保、治安等基本安全需求。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蒙语授课学生19年免费教育;巩固和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际健康城市,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切实做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推进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同城待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纾解民生之困,就是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全社会和谐幸福。在做好普惠民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政策倾斜力度,着力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文化建设上,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增强创造活力。党的十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将按照党的十精神,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动力,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推动文化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着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打造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羊绒衫为代表的服饰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不断提升鄂尔多斯文化软实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党的十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们将通过创建环保模范城,不断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资源开发管理,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碳鄂尔多斯。通过创建生态园林城,继续实施“三区”规划,深入落实禁牧休牧轮牧政策,积极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努力建设宜居鄂尔多斯。通过创建森林城,继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实施好“六区”绿化(城区、园区、景区、公路区、生态移民区、新农村新牧区)、四个百万亩、碳汇造林等地方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发展林沙产业,努力建设绿色鄂尔多斯,争取“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提至26%和80%以上,着力绘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美丽画卷。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

上一篇:银行保函业务的主要类型及法律风险控制措施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