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贵族”

时间:2022-09-29 10:22:04

我的一位朋友,内退后被一所中学聘用。

这所名为“中英贵族学校”的所谓的贵族学校,地处城郊,单从外观上看,它很是像模像样。漂亮的楼宇,繁花似锦的园林,绿油油的草坪和光洁亮堂的塑胶操场。学校实行双语式教学与封闭化管理。学生住校,老师亦住校,不到节假日,任何人都不能从校门进出。学费当然很昂贵,每年四万,加上书费、班费、水费、住宿费、伙食费、服装费等林林总总的费用,学生家长每年抛向学校的钱,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

一般家庭,对这样的花销,自然是承受不起,但学校却从来不愁招不到学生。能送孩子来这所学校的,绝大多数都是驰骋于生意场上的老板。开学报名的日子,校门之外的马路上,停满了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之类的豪车。那些学费,对普通人来说,犹如泰山压顶,但对这些老板而言,却轻飘得犹如装在衣袋里的一粒糖果。赚钱在老板们的意识里,比天大,比地大,因为他们坚信有钱就有一切,无钱一切皆无。他们忙着谈判,忙着应酬,忙着签订合同,哪有闲暇照顾孩子?多谈成一笔生意,其收益,远非学费能够比拟。于是,不止一位家长抱着这样的想法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来:我的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无知识无所谓,只要你替我把孩子看管住,别让他们浪荡于社会,混迹于街头,寻衅滋事就行了。

学校在这些家长的心目中,就像托儿所,或者,就像看守所。

我的朋友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一个班四十五个学生,上午上课的铃声响起,老师们夹着教案去上课。他们进入一间间教室,却发现教室里空空荡荡,毫无人影。无法上课的老师只有给班主任打来电话,班主任便去宿舍里叫学生。早上九点多了,太阳高悬,但宿舍的床铺上,一个一个的学生仍然蒙头大睡。宿舍里杂乱无章,瓜子皮、卫生纸以及鞋子、袜子扔得满地都是,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叫这个,叫那个,哄劝着,引诱着,以近乎于磕头作揖的姿态,乞求学生赶快起床,赶快去上课。但这个声称自己病了,那个也声称自己病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吆喝来了七八位。他们在教室里尽管坐得七零八落,但老师至少不用对着桌椅讲课了。然而,讲课声刚刚响起,有四五位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没有入睡的那两三位,全都低垂着头,在手机上忘乎所以地打着游戏。

朋友给我讲起这些的时候,连连叹息,说自己不明白现在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我说:木头变成桌子,变成椅子,或变成烧火棍,都不是由木头决定的,而是由木匠决定的。木匠的质量,决定着木制品的质量。

孩子何以成为这样?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大命题,靠三言两语难以说得清楚。我感慨的是,这所与贵族毫不沾边的学校,却堂而皇之地盗用着“贵族”的名称,且以贵族自居。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在四海之内,一点儿都不新鲜,它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在猪的身上披了一件老虎皮。把贵族等同于有钱人,以为有钱就高贵了,这样的认知和意识,实在是对贵族本意的莫大歪曲和羞辱。

与朋友聊天的第二天,我遇到了一位刚从英国归来的华裔书法家。书法家告诉我,英国的贵族学校与中国的贵族学校刚好相反。中国的贵族学校是享乐学校,英国的贵族学校则是吃苦学校。英国的贵族学校,着力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吃苦精神、自律习性、宽容品格和大爱情怀。一句话,就是培养孩子高贵健康的人格,与财富无涉。

【原载2014年4月9日《渤

海早报・渤海潮副刊》】

上一篇:奥斯维辛特遣队 下一篇:缺根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