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潮涌,通胀袭来

时间:2022-09-29 10:04:44

“公共产品的集体大幅涨价,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通货膨胀。”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说。记者专访王宁,就通胀预期问题进行探讨。

2009年已成为我国能源资源价格的集中调整年。

在成品油价格调整日益常态化之后,水价、电价的价格改革也已起步,最近,国家发改委关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也正在讨论中。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再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高点。

资源产品价格的接连上涨,让不少人担心会由此引起物价普涨和通货膨胀,近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的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对此有说法。

记者:为什么近期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如此集中?

王宁:从10月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复苏进程的确立,新一轮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浪潮就拉开了序幕。各地水价、电价相继展开,近期业界又传出发改委“定调”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而经济复苏之时PPI、CPI尚处低位,也被看作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

根据统计数据,由于各项应对危机的措施已见成效,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资源价格普遍有所回落,9月份国内CPI同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10.11%,较低的价格指数水平给资源产品提价留下了空间。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无疑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资源价齐涨通胀压力大

记者:资源价格如此集中上涨,是否会引起市场副作用。比如通胀?

王宁:我国曾有过因猪肉价格上涨引起公共产品大幅涨价,依照目前情况来看。一旦大规模价格改革实施,势必引起多种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公共产品在CPI中的比重约为5.99%,高于猪肉在CPI中为3.03%的比重。因此,如果上轮通货膨胀引发的主因是猪肉涨价,那么现在公共产品的集体大幅涨价,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国内通货膨胀,这一点必须引起政府重视。

此外,国家应该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价格体制。比如新疆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但百姓并未享受到应有的优惠,相反,有些能源的价格反而高于内地一些省区,按道理,我们的资源成本是低于外省。新疆的经济相,比内地是有差距的,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想像一下,如果电价能够便宜点,肯定会吸引很多外地投资进入新疆,还有石油、天然气等。

价格之改革不等于涨价

记者:从以往多次价格调整来看,但凡提到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公众第一反应便是时涨价的担忧,为什么在公众眼中,价格改革等于涨价呢?

王宁:将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这是公众的误解。价格改革并非涨价这么简单,改革与提价不能混为一谈,既不能以调代改,也不能只调不改。而公众之所以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自私运作,可以看到的是石油、煤炭、电力等垄断行业,一面在大倒成本增高、企业亏损的苦水,一面享受着高薪水高福利的待遇。国家处于宏观调控考虑。对能源资源的价格进行改革。但本质上定价权还在垄断企业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岂有不涨的道理?

但事实上,企业提供的成本信息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一直是公众的怀疑和担心所在,也成为多场涨价听证会上公众代表质疑的焦点。

今年7月20日,甘肃省物价局就兰州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召开听证会。有关部门提出两种方案:一是上涨0.3元/立方米。二是上涨0.4元/立方米。这根本不是涨不涨的判断题,纯粹是涨多少的选择题。

资源品调价解企业亏损

记者:有一种说法是,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是为了节能,您如何理解这一说法?

王宁: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前提是,和国外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以前的资源价格是一个什么水平?是不是原来就过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采用价格杠杆来促进节约使用,可减少我国资源以及环境面临的压力。

事实上,涨价并非没有道理。首先是由于我国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公共产品一直是政府提供为主的态势,公共产品供应企业基本通过各级政府补贴生存,产品本身并不盈利。但随着市场改革的推进,政府补贴逐减,这些企业生存困难,需要提高价格,否则市场将出现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的局面。

此前,我国资源价格过低,是鼓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从这个角度考虑是应该改革,但必须建立由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通过共同谈判、协调,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

完善定价制市场说了算

记者:那么,该怎样完善现有公共产品的定价机制?

王宁: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很多政策和机制也都是在不断完善中成熟,目前我们的公共产品定价机制,除了成本不透明之外,以单个企业的实际成本作为定价依据,也是缺乏科学性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成本真的提高了,由于垄断的存在,企业有没有责任去降低成本也是问题。一般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出于追寻利润的动机必然会努力降低成本。而垄断的优势则大大减弱企业这种动机,继而产生成本上涨、价格就要跟着涨的局面。

要完善目前的定价机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相关行业推向市场,让民间资本及海外资本进人,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只要竞争机制形成,政府同时放开对公共产品的价格管制,让市场决定公共产品价格,涨价与否就是由消费者说了算。可以预见,到那时公共产品价格只涨不降的现象必将终结,其价格变化也将有利于公共产品供应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上一篇:新疆家教业路在何方 下一篇:让爱心接力继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