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的方法

时间:2022-09-29 09:57:35

在生活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 生活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20-01

学生渴望丰富多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活动,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学语文、用语文呢?“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成为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

一、从自然中学习语文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情感体验不够丰富,这往往造成了学生对一些文本的理解产生障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走到大自然中,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例如,《珍珠鸟》一课,学生对珍珠鸟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再利用周末的空余时间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认识珍珠鸟,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样,课上起来材料充足,教师和学生也轻松很多。

二、从广告中学习语文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必须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也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氛围。

生活中无处不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作用。所以让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以“你好,广告”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电视、周边广告,收集优秀的广告词,并按类别分类,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广告利用各种形式全面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更好地带进了生活,为生活和课堂搭建了很好的纽带。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向生活。如鼓励学生当读报员,为小朋友和老人读报;当采风员,收集介绍家乡民俗;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等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味,教师也才能教得有味。

三、从传统节日中学习语文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因此,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节庆资源,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节日背后的故事,在参与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的热爱,通过读、问、查、访、看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们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在学生们不关心节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一些节日来源的不了解。为此,我们和学生们一起,通过上图书馆找资料、上互联网检索、询问身边的长者等途径,寻找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典故。例如,在学生的眼里,元宵节就是全家在一起吃汤圆。经过检索资料,他们知道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另外,学生还知道了元宵节的一些传说,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加强了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

又如,在过春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和春节密切相关的活动,学生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学着写对联和朗诵对联,深刻体会其中的意境;过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同学的心田。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更是一个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的大舞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放眼课外广阔的天地,适时适当地把课堂全部拓展开来,千方百计地将课堂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文实践能力。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朱子语类》词语考释 下一篇: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