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把关,打造新闻“四真实”

时间:2022-09-29 09:20:19

严格把关,打造新闻“四真实”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立命的根本、立信的根本。媒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把坚持新闻真实性放在新闻工作的首位,把坚持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第一行为准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首先应该从新闻的源头——新闻采访抓起,与其等量齐观的是,新闻把关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过程中扮演着同样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把关如同一张细密精致的过滤网,去除源头活水中的泥沙和杂质,得到的是清澈透明的生命之水。当然,新闻把关的职能和范围比较宽泛,本文则主要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和新闻学的有关理论,重点对新闻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作一简要的阐述。

无论是从新闻信息的来源来看,还是从采编的各个环节来看,新闻把关都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随着网络科技和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民众表达看法、发表意见、抒感、宣泄情绪的热情愈发高涨,内容愈发丰富,渠道也愈发宽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时也为各种虚假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频发、各种思想观点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以满足激化矛盾、追逐私利、张扬野心为目的的不良信息更是漫天飞舞。这就需要新闻把关者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慎的甄别,剔除其中的假象和糟粕,挖掘真实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记者急功近利,采访蜻蜓点水。因为急功近利而导致的采访不扎实、不严谨,应该说在新闻业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记者为了提高“采访效率”、增加上稿量,在采访上不求全面,浅尝辄止,这种只停留在表面的采访,很容易造成新闻稿件的断章取义、新闻要素的残缺不全,新闻失实也就在所难免。

3.记者经验不足,采访顾此失彼。尤其是一个新记者,或面对一个新的采访领域时,往往由于记者的采访经验不足,导致采访不全面、不深入、以偏概全,这也是导致新闻失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4.记者知识欠缺,采访流于形式。新闻采访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当面对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采访话题或事物时,记者往往囿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采访难免有失科学和严谨。

5.记者责任心差,采访粗枝大叶。很多情况下,新闻失真的原因是记者没有树立端正的工作态度,采访不认真、不扎实,材料搜集丢三落四、粗枝大叶。

6.记者文字功底薄,稿件词不达意。有时记者虽然采访比较全面,但在形成文字稿时,因材料组织、遣词造句、结构编排等方面能力不足,致使新闻稿件词不达意,甚至不能全面、准确地表现新闻事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闻失真。

把关者除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理论修养、高度的政治和新闻敏感性、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外,还应当具备认真严谨和统观全局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具体来说,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新闻稿件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新闻的“四真实”:

1.新闻的具体真实。所谓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一则新闻所涉及的事物是客观存在或客观发生的,而且必须确保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来不得半点含糊。如果新闻的具体事实、具体情节、具体细节上存在丝毫偏差,就会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极大的伤害。

2.新闻的整体真实。新闻要整体真实,不仅要做到每一则新闻都是客观真实的,而且要做到全部新闻加起来能够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和全部。这就要求把关者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要站在比常人更高的高度对新闻稿件进行分析和选择,决不能让个人好恶或一时冲动来左右对稿件的判断。举例来说,如果负面新闻或恶性事件新闻,占据了当天或某一时段报纸版面的主导地位,则媒体的舆论引导就会出现偏差,对读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错误影响。

3.新闻的主观真实。在新闻作品中,尤其是对于通讯而言,对人物进行语言行为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境界,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运用这些手段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刻意拔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或凭空想象、捏造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杜撰与实际不符的生活细节、动作细节,或虚构新闻人物不曾说过或经过了“艺术加工”的语言,或掺杂过多的记者个人的议论性、抒情性文字,等等。不可否认,有时恰当运用“艺术”手段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伤害新闻的真实性和读者的美好感情。

4.新闻的逻辑真实。所谓的逻辑真实,就是说,虽然稿件在具体真实、整体真实和主观真实上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因为在材料组织、新闻搭配等方面处理不当而造成观点相互冲突或矛盾、新闻主题混乱不清,甚至会造成南辕北辙的“相对失实”。

根据笔者的经验,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容易造成逻辑失实:新闻稿件的组织结构混乱、叙事杂乱无章;引用佐证材料失当而造成材料与核心事实相互矛盾或不统一;版面稿件的不合理搭配造成不同稿件新闻主题的相互冲突;新闻稿件和广告内容的冲突,比如,一方面,报纸的新闻稿件揭露某一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而另一方面,同一天的此家报纸却刊登了一则该产品的形象宣传广告,等等。

在笔者看来,如果文字材料的组织和搭配讲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发稿或稿件编排的恰当时机,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性,逻辑失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比如,笔者在值班签版过程中曾遇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3岁男童5年前被拐卖》,乍一看,3岁男童5年前还未出生呢,怎么就会被拐卖呢?仔细读过新闻才知道,原来这则标题想表达的意思是“5年前一个3岁的男童被拐卖”,只是编辑为了弱化新闻核心事实的陈旧,故意将“5年前”放在了“3岁男童”的后面。这则标题中,每个新闻要素都是事实,但经过不当的组织和搭配后产生了歧义,逻辑失实也就在所难免了。

以上是笔者对于新闻把关与新闻真实关系的一点感悟和体会。当然,每个把关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把关方法和技巧,而且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新闻把关工作会进一步走向成熟。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新闻把关工作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真实的新闻呈献给读者。

(作者单位:鲁中晨报社)

上一篇:如何巩固媒体“商”德 下一篇:经济报道如何“领唱”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