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山的梅花

时间:2022-09-29 08:44:09

超山的梅花

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如超山,独山等处,也可成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中心。

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汽车走过的临平镇,是以释道潜的一首“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的绝句出名;而超山北面的塘栖镇,又以南宋的隐士,明末清初的田园别墅出名;介与塘栖与超山之间的丁山湖更以水光山色,鱼虾果木出名;也无怪乎从前的文人骚客,都要向杭州的东面跑,而超山皋亭山的名字每散见于诸名士的歌咏里了。

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自春历夏,以及秋冬,梅子、樱桃、枇杷、杏子、甘蔗之类的出产,一年总有百万元内外。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是他们却是正在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我一个雪海;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亦称大明寺)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状”:诸记载的不虚。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在那些河流里坐坐船,果树下跑跑路,趣味实在是好不过。两岸人家,中夹溪水;走过丁山湖时,向西面看看独山,向东首看看马鞍龟背,想象南宋垂亡。福王在庄(至今其地还叫做福王庄)上所过的醉生梦死脂香粉腻的生涯,以及明清之际,诸大老的园亭别墅、台榭楼堂,或康熙乾隆等数度的临幸,包管你会起一种像读《芜城赋》似的感慨。

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

(选自《达夫游记》,有删改)

·【赏析】

郁达夫这篇游记通过描写看梅花、登超山、游塘栖三个方面,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那就是对浙东山水的喜爱之情,如文中的多处赞赏性描写,“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同时本文也蕴含着动乱社会里文人的苦闷之情,如作者反复流连往返于梅林山水、寄托情怀。

这篇游记结构松散,既有人物、典故、诗文、逸事等,又有花草虫鱼、石竹溪水的简单记述。但情感跌宕起伏,如第三自然段,起伏情绪明显:塘栖附近居民因环境缘故种植梅花获取收入,可能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作者寄寓的是同情与理解,甚至是对农户收入不错的喜悦;可作者说外乡人可能以为乡民学隐士林和靖高雅,调侃话语立刻就能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的苦闷之情、忧郁情绪。又如第八自然段段,介绍到塘栖镇一游,说趣味是坐船、跑路、看山、想象,这是一种闲适、飘逸,是一种暂得偷来的片刻逍遥,于忧郁处作微笑;看马鞍龟背,让人想象南宋垂亡,福王所过的醉生梦死的生涯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在政局动荡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转向对山水的流连与嗟叹。

这篇游记语言明白晓畅、清隽秀丽,不用生僻的词汇,不用拗口的句式,读时琅琅上口。但是,在描景画物悠闲语调文字间一再情不自禁地流露忧郁的情调,画出一幅忧国忧民的时代风云画。如“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是他以愤世嫉俗的笔调,在几分玩世不恭,几分无奈,几分感慨中表现的忧郁情调。

上一篇: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牛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