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客”黄梦:我当初为何选择新三板

时间:2022-09-29 07:37:33

创业既要讲技能,又要讲技巧,光有技能却抓不住风口会发展得很慢。

上新三板之前,“点点客”CEO黄梦经过了调研和严谨推理。2012年点点客成了上海市首批五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之一。登陆新三板之后,它借助新三板成功转型,从一个提供短信、彩信等移动信息服务的企业,转为如今最热门的微信营销公司。

黄梦为我们讲述了他对新三板的思考。

最开始听说有新三板的时候,我自己做了一个调研。我这个人不喜欢人云亦云。2012年的时候,创业板正好关闸,审批有些复杂,大部分创业者默认会去海外上市。

但是海外市场除了少数明星股之外,大部分估值很低,价格也很低,有的折合人民币大概十亿都不到。第二是交易不活跃,每天两三百万美元的交易量,很多还是中国人开美股账户去炒的,导致一些中国公司去美国上市反而会在中国做路演。

另外一方面,当时新三板刚起来,到底怎么样其实是未知数。

我那时候很犹豫。我家小朋友那个时候还小,有一天在家看动画片,正好打开迪士尼频道,看的是“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也就是《喜羊羊和灰太狼》英文版。我突然发现中国开始搞文化输出了。所谓的大国崛起,也就是以前觉得并不是优势的产业逐渐也会起来。

以前我们会觉得美国、日本、韩国的产品不错,现在我们开始自己输出。资本市场也一样。你可以把资本市场理解成一个产品,中国的资本市场即使开始很弱小,逐渐也会更加健全,因为资本市场是一定要支撑经济发展的。或者是一个反向逻辑,经济要往前走,倒逼政府想办法把资本市场的很多东西修改一下。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行政化太严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都是行政审批,现在创业板在逐渐往市场化方向去完善。那么问题来了:正在市场化的创业板,与一个在一张白纸上刚刚开始形成的新三板摆在面前,选择哪个?

我决定要上新三板。首先它是全国性的市场――当然我也比较过四板市场,关于股东人数方面的细节方面看过之后,我更认同新三板的逻辑;况且,点点客当年是100多人的规模,体量也不大,做的是B2B业务,为企业定制短信和彩信信息,现金流很好,从2007年创办到当时的2012年,一直没有拿过风险投资。

我看到了业务的天花板,也有意借助上新三板来转型,当时正好移动社交软件出来,我们就去做了微信营销。可以说新三板让我们转型成功了。

“上板”之后,估值上去,谈判能力会强很多,去年还被称为“明星股”。第一是融资,第二是我可以做行业整合。因为不管上的是什么板,市场对你的公司有定价了,否则这些数据不容易拿出来并形成共识。

如果拿新三板和创业板做对比,创业板第一批上的那些公司是有红利的。现在很多券商为什么肯花大力气去做新三板这个事,因为大家都经历过当时的周期,创业板不仅帮助了很多创业公司,还让很多券商抓到了机会崛起。

我判断,新三板跟创业板在未来一定是趋同的。估值方面,新三板跟创业板两个至少会拉齐。现在创业板的估值比新三板高,但是创业板还在转型,从行政审批往市场化来改。

新三板是有市场化基因的,做增发非常快。而创业板一年增发超过两次的公司很少很少,审计时间会比较慢。

现在二级市场的基金开始流进新三板,包括一些私募和一些比较有钱的个人投资者,马上公募基金有可能也会进来。新三板里面以机构为主,和创业板的逻辑还是不一样。

去年新三板开始火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突然门槛放开了,另一个是去年出了做市制度。谁能做市,谁不能做市,没人去审批,只要企业有券商愿意帮你做市就OK了,而且必须是两家券商以上。所以券商之间会有竞争的,导致至少不会有太差的公司上来。

对于有意上新三板的朋友的建议是,当你决定做这样一个事的时候,肯定要做一些研究。我认为创业既要讲技能,又要讲技巧。技能指的是你本身内功要强,技巧则表示你要能够跟着时机来获取你的收益,两个能结合就更好了。光有技能,但是抓不住风口,会发展得很慢。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资本毕竟是那个最重要的工具,要把它当作一个绿色武器。

挂牌时间:2012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2014年9月12日由协议转让转为做市转让。

融资情况:2014年7月和9月两次定增融资4000万,2015年定增2.2亿元。

新三板带来的影响:借机转型,融资快速,有望转板

主办券商:齐鲁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

有无收购或并购:以“定增+现金”的方式收购了首批微信第三方应用“生意宝”

之前是否拿过投资:否

上一篇:国外养老金投资:盈利求稳不求多 下一篇:想做百年老店,你能一直领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