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看明天如何养老

时间:2022-09-29 06:41:57

从经济学看明天如何养老

【摘要】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仍存在,明天如何养老?本文从老有所养需落实好生活待遇、病有所医需保障好医疗需求、老有所依需发挥好社区作用、老有所助需建立好帮扶机制、开发“老龄人口红利”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养老,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经济 养老 管理

据《2013-2017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中国人口10%左右,人口老龄化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据预测,“十二五”末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为74.5岁,比改革开放初期的67.7岁提高6.8岁。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特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000-1万美元,我国仅1000美元。经济社会及养老事业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适龄劳动力人口相应减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6%,而1990年为27.7%,新生儿童快速下降,大城市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结构中老年化比重偏大;二是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压力增大,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社保层面凸显“未备先老”,养老保障制度处建立过程中,覆盖面窄,保险额低,护理保险为空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和放宽生育政策, 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也成为近年讨论的热点;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承担的养老责任和压力加大。特别是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父辈已逐步到达退休年龄,2个青壮年养4个父辈,1-2个子女,甚至包括2-4个祖父辈,这样2个青壮年养7-10个老人及小孩,压力很大,有的子女也无能为力。而老龄人口体质差、长寿不健康凸显,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人占1/5。明天如何养老?

一、老有所养需落实好生活待遇

(一)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养老

2013年2月2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全国社保工作会上说,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如今已达到4.84亿人。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我国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双轨制”,即企业养老保障制度,企业在职职工按照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支付。

(二)商业保险养老

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养老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之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市场上可覆盖养老需求的保险产品主要有四种: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型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领取方式比较灵活,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出申请,传统型养老保险和分红型养老保险通常有保证领取、终身领取或一次性趸领3种方式。商业养老保险提供了更多种返还计划的选择, 险种兼具储蓄与投资的功能, 使理财主体更加多元化, 提高了养老规划的保障水平。

(三)病有所医需保障好医疗需求

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特别是对于高龄、患病的老年人来说,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是关系到老年人安全的最大问题。老年人的医疗待遇主要通过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此外,老年人也可以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遇到重大疾病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

二、老有所依需发挥好社区作用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离休人员平均年龄约84岁,退休人员平均年龄接近70岁,“空巢”比例在50%以上。调查显示,100%老干部选择居家养老(不足1%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人员未在调查之列)。在居家养老中,和老伴一起生活及两代人一起生活的占81%,独自生活的占19%。居家就与社区联系在了一起。社区养老融合了传统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关怀,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各地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应建立专业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助老服务人员两支队伍。由单一的生活服务变为生活服务与精神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由封闭式的服务方式变为开放式的服务方式。细化服务内容,做好“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医疗保健网”、“整合社区行业资源,构建社区生活服务网”、“整合社区人才资源,构建社区志愿者扶助网”这三项资源整合工作,完善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学习活动服务、精神服务等四项服务内容。

三、老有所助需建立好帮扶机制

随着高龄老人、“空巢”、孤寡增多,目前,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重病导致经济压力大,看病难,子女不在身边,精神比较孤寂等,为此单位需要建立离退休人员困难帮扶机制,社区需要建立老年人的困难帮扶机制。探索帮扶的多种路径。主要通过困难补助,缓解经济压力,生活上多关怀,提供精神文化滋养。社区可对70岁以上、有特殊困难、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安装“家庭紧急呼叫系统”,以便老人在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得到及时救助。

四、开发“老龄人口红利”

“老龄人口红利”是指老年人口通过第二次人力资源开发,转变社会角色,从赋闲人员转变为有所作为的志愿者、工作者,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收获人口转型红利。从世界角度看,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很重视这一块。

1.退休干部再就业可以补充人力资源的不足。退休干部已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学习、教育、培训,对其适时开发、合理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力资源的产出,延长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又可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有利于身心健康。

2.打造健全完善的平台帮助老年人老有所为。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是老年人参与面最广、发挥作用时间最长的领域。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志趣爱好,发挥作用。一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二是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四是依托涉老协会,开展科研与咨询服务。

作者简介:王亮(1958-),男,汉族,本科,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系统工会高级财务师。

上一篇: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退休适应性培训对员工个体发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