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05:10:52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教育行业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改革。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更注重其基础性、实用性和创造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具体分析学生学情,激发这一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学者加强小学教育的探究与改革,不断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方式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方式;应用

一、注重教学差异化,组建合作探究小组

小学阶段五到六年级的学生差异化明显,学生个性化需求较多,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管理。而4~6人的合作小组也是其最常规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探究与交流。在小组中选出自己的管理者,实行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从而更容易从小团体的模式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提供更多思路,而且还容易使学生学习周围人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其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设置导学案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课前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对问题有所思考,在开课前发下导学案,让学生对课堂新内容进行预习,自主消化简单知识,沟通讨论疑难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的课堂解答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够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切忌“满堂灌”。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给学生预留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求新的解答思路,让学生体会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感受数学课堂的神秘和思维的乐趣。

三、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探究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和积极作用,真正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利用这一创新的学习形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作小组的组建以及导学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班化教育环境下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J].新课程:小学,2012(05).

[2]甄洪波.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个性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05).

上一篇:“奢雅派”与“便民派”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