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造型:趋势与劣势

时间:2022-09-29 04:15:16

中国汽车造型:趋势与劣势

自主品牌汽车造型设计有很大进步,对比例和一些设计亮点的把握已见功底,但还远未进入全球主流设计

同前几年相比,2011年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造型设计已经呈现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崭新面孔。最突出的表现是,与前些年常见的奇怪比例相比,自主品牌车型自身的比例关系、车身同地面的关系都已经协调了很多。

汽车设计中最应该注意的比例,其实恰恰是欧洲车的设计中不算作难题的,漫漫造车岁月中传承下来了欧洲车的比例、甚至连车内布置都不会变,但是自主品牌从头开始并非易事,现在能够达到这个地步已是进步。

相对于欧洲车,日本车中庸、特点不鲜明的设计仿佛更容易成为中国车模仿的对象,不过近两年,日产、雷克萨斯等品牌的车型设计越来越向欧洲车靠拢。

但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的许多设计师都认为,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对于腰线的把握不到位,造成车窗与车身的比例不佳,仍然容易造成廉价的印象。

在世界汽车流行小型化的时候,自主品牌也有一些概念车推出,展现了对未来的思考。2011年广州车展上广汽推出的E-linker明显展示出设计师与世界同步的思维,而在量产车中,宝骏630因整体设计的大气沉稳,以及对流行品位的把握而明显优于其他自主品牌。

2011年,似乎各大品牌对于家族特征都有所强化。有设计师认为,自主品牌目前倒无需太强调这些。在设计起步阶段,过多的强调反而会对设计造成限制。不如在合适的时机,推出一款能够诠释设计语言的车型,然后由这些重要车型慢慢形成家族造型特征。

还有一个现象是令人欣喜的,前些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总是强调自己的汽车是某些国外著名设计公司所设计,2011年,大多数公司突出的是自己设计或者与设计公司共同开发。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自主品牌对于造型的重视程度在提高,开始更多重视在设计层面上对企业品牌概念的输出和培养自己的造型人才。

更大胆的型面

2011年,不少跨国汽车企业都推出了概念车展现自己对未来设计趋势的理解。从它们的一些车型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未来造型的一些方向。

从车身形态上来说,车身形态饱满、具备雕塑感成为方向,而且比以往更为大胆。雕塑感实际上是汽车设计一直追求的效果,表现手法是用凹凸的表面表现产品的饱满和张力。

一直以严谨、稳妥的设计著称的大众也追上了这股潮流,它们在世界各大车展的展车,车身更饱满,车身侧面凹凸的变化更加丰富。而从2009款奥迪A6和2011款奥迪A6的车身侧面及尾部的断面可以看出,车身的造型更加趋近饱满。

而轮拱的设计普遍比上一代车型更突出和更强有力,正好对饱满的车身形态进行了支撑。

然而,最重要的反映出设计高下的手段其实是腰线。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在宝马腰线上的创新具有蝴蝶效应,不管愿不愿承认,奥迪新A4L、奔驰新E级都在模仿,但很多接受采访的中国设计师认为,他们其实并没有模仿得非常到位。

而现代汽车对这种腰线应用得淋漓尽致甚至有点过分,因为目前没有一款车敢在车身侧剖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上形成3-4cm的差距。但也许设计师想通过这种夸张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事实也证明,这确实受到市场的好评,起码大家在谈论到现代时,有了不一样的评价。

同时《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全球新车设计,腰线的位置较前些年更为上移,这不但改变了车身侧面的形态,使车看上去更为高档,也使车带有动感气质。这种带有感情的、上扬的腰线几乎成为所有主流厂家的设计语言。

不过,在自主品牌车型上,腰线几乎是模糊的,车身侧面断面仍然鲜见凹凸,值得一提的是宝骏630,它紧随了这个时代特征。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雕塑感的建立一方面是车身形态的改变,一方面也依靠喷涂漆料等视觉效果的处理,亚光式车身给人以光影丰富、低调奢华的感觉,奔驰在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全系车中都推出了这种特别的效果,2011年MG5概念车也有所应用。

必须承认,汽车造型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在世界的脚步迈向绿色和环保的当代,轻量化必然是汽车设计的潮流。因此,在车身造型方面,除了饱满和雕塑感的趋势之外,未来的潮流之一或许是轻薄,豪华车也不例外。

一些品牌已经开始从型面手法上进行创新,雷克萨斯LF-LC概念车L线形和曲面的应用、宝马i8的片层式设计语言,都好似T台上削瘦却轻盈时尚的模特,给人以轻量化的视觉效果。当然,这些设计还需要有力的工程结构的支持。

汽车造型在型面变化之外,前些年兴起的跨界之风也依然盛行,而且更加突破想象,原来或许仅有轿车和SUV的跨界,比如宝马X6,如今更多车企模糊了传统车型的界限、设计出具有全新比例的车型,例如大型溜背豪华车沃尔沃You,新比例跨界MPV标致HX1等,都有望开拓全新的细分市场。

在这方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还没有任何的跟风,如果把沃尔沃排除在自主品牌之外的话。

局部设计的一些亮点

外国人心中的美女必须具有黄金比例的身材,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五官。这种审美方式也体现在对汽车造型的审美中,外国人评价一款车时,首先会远距离观看汽车的比例是否协调,之后再走近发现一些亮点,而中国人则是先被一些图案、装饰性的线条吸引,再观察比例,比例不协调甚至也注意不到。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审美方式似乎决定了自主品牌的造型更容易在一些局部上进行发挥,而跨国车企当然不乏亮点,比如车灯的形状,以前中规中矩,现在则更加有性格;而且多采用带状、条状灯带,这也是近两年汽车造型的一个潮流。

世界范围内,前脸呈现出的设计趋势是垂直走向的整体设计趋势和横向格栅与大灯一体化设计。垂直方向,几年前的车型,前保险杠往往是冠线的起点,而全新的设计则是冠线由水箱盖延伸至保险杠下沿,量产车雪佛兰迈锐宝、沃尔沃S80都是典型的例子。水平方向,保险杠与前进气下沿往往呈现出舒展灵动的线条。头灯和格栅越来越多的采取贯通式甚至整体设计。

而格栅的强化和突出则是前脸设计的一大主题,福特新蒙迪欧、标致308、奥迪新A4L、阿斯顿马丁DBS等车型均可看到类似的设计。

在2011年上市的自主品牌中,全球鹰GC7比较敏锐,大灯和格栅贯通,格栅的形状也经过精心设计,成为自主品牌前脸造型较为突出的车型。

在内饰仪表板设计上,不管是高档车还是低档车,横向的、简洁的视觉主题,总是在视觉上给人更宽大的感觉,奔驰B级车、大众up、丰田雅力士等,都采用这种设计。

不过,虽然横向的表现形式简洁,但也可以有表现层次感的细节,雷克萨斯CT200h、宝马i8、雷克萨斯GS350等均是代表。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车型内饰开始采取不对称式的设计。比如第九代思域、起亚K5,自主品牌汽车则有中华V5、众泰M300,但是是否美观就值得商榷了。

除了局部的设计,国人对颜色也较为敏感。不过,近些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消费者的信心普遍不足,欧美主流汽车企业在色彩上的尝试和创新也不够,因此传统的、不鲜亮的颜色较为流行。但随着经济复苏,汽车的颜色会有新的尝试,在同一辆车上不同色彩的搭配或许也会出现。家庭用车的普及也会令白色更流行。

未来,车身颜色的一个方向是趋向于自然色,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们总是希望亲近自然,这从最近始于宝马的巧克力色(其实是大地的颜色)的流行就可以看出。

当然,色彩的创新位于造型之后,而且二者不宜同时进行。因此,在自主品牌对造型的灵感有限时,可以试试色彩的创新,比如选择加有珍珠粉或铝粉的车漆,令汽车的光影效果更突出。

家族特征是否应该建立

或许很多人喜欢老爷车,认为现在的汽车设计越来越趋同,品牌特征不明确。事实上,突出品牌个性是汽车企业孜孜不倦的强调,汽车公司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追求家族特征,包括对于车身整体气质和造型的把握、线型和曲面的应用,特别是家族式前脸的强化。福特的X型前脸、奥迪的大嘴、大众的U型设计等,无一不是家族特征的显著体现。

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一直在强化自己设计特征的路上:宝马的设计更加成熟、奥迪稳健、雷克萨斯也突破日本车的限制、逐步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是否应该显示出差异化?是否应该形成自己家族造型特征?

目前许多自主品牌尚没有形成家族特征,但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家族特征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强化了品牌的个性,一方面,由于一些设计语言的应用过于相似,有些品牌的车型之间的辨识度不够,这是自主品牌需要避免的。

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的一些设计师谈到,家族特征需要对品牌内涵进行提炼并有所积淀,对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才有资格谈家族特征;各自主品牌的车型也太少,规划家族特征并不是容易的事。

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自主品牌企业是MG和江淮,特别是MG,当然,这与它的品牌历史有很大关系。MG3即便与国外品牌的小车相比,比例也毫不逊色、造型十分突出。可以说,在设计上MG品牌如今已经做到了与国际接轨的地步。

但是,如何使造型设计不受家族特征的限制,并随着品牌内涵的丰富将其进一步演化,其实是造型设计已经较为成熟的自主品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北京:未来仍可期 下一篇:如果乔布斯造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