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的地球

时间:2022-09-29 03:49:44

多极化的地球

随着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束,我们已经可以大致盘点一下现有世界国力格局和未来发展,在之前的连载中,笔者都是每次分析某一个单独的强国,但是实际上,至少就西方列强而言,这种分析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事情的真相,因为二战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演变,西方世界已经高度一体化,除了美国之外的西方强国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强国,他们都已经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以美国为轴心的共存共荣的体系。二战后,世界强国的变迁最主要的在于经济实力,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世界经济力量的消长,进而论述世界强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西方世界整体性缓慢下降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国力发展格局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西方世界的整体力量优势减弱,这在G8体系越来越不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而以G20体系取而代之的呼声渐高可以反应出来。我们看一点具体的数字:2010年世界GDP的总量是大约6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14.6万亿,约占24%,而欧盟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来算的话比美国还多些,为16.1万亿美元,约占26%,这两家加起来占去了世界GDP,总量的一半,而如果我们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个发达经济体加进来,顺便把之前也做了几百年欧洲列强的俄罗斯算进来,那么总和大约是40万亿美元,占世界的67%左右。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了,但当我们把视野拉宽一点就会看到,西方世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其实是在缓步下降。要知道,在1937年的产值中,仅仅美国就占去了41.7%,加上苏联、德英法日和意大利,这七个国家占去了世界总产值的90%。至于军事同样如此,在列强所进行的世界大战中,人口只有8000万的德国可以组织和供应近千万机械化、重火力化的现代军队,而即使是不发达地区国力最强的中国,以5亿人口却连几百万装备低劣的轻步兵部队都几乎难以为继。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暂时因为受到重创而比重大幅度下降,但美苏两强的崛起使得西方世界就整体而言并未失去其巨大优势。

本来,要说对几百年来英法美等国主导的西方世界体系的威胁而言,二战后来自苏联集团的挑战和威胁要更加猛烈和现实一些,但是首先,苏联东欧集团本质上也是属于欧洲,他们都是白人,基督教文化圈,自古就是斗争与融合并行的一个圈子。冷战结束后,东欧迅速西方化,而俄罗斯也加入了原先的七国集团而形成了新的G8,与西方既合作也斗争。因此冷战实际上还是几百年前开始的欧洲列强争雄的继续,并未真正动摇世界的根本性格局;第二,苏联东欧集团主要的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在经济上他们自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在经济效率的竞争中大幅度地落后于西方集团,最终完全崩溃并被吸收进西方的经济秩序。

而到了2011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巴西超过了加拿大而与意大利相差无几,印度则与西班牙相当,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对世界经济力量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进入后冷战时代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基本都已经被纳入了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化进程,各国都以其自身资源和文化加入到这个统一规则的竞争中,大部分国家在这个阶段都摆脱了之前陷于意识形态摇摆和斗争的境地,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于是,发展中世界的几个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大国开始逐步显露出固有的优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之前笔者论述过的金砖诸国。试想,殖民时代欧洲一个小型强国就可以因为其率先实现工业化并依托军事科技的优势,而凌驾于一个亚洲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而现在,如中国、印度这样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以其人力和自然资源投入到工业化浪潮之后,那些发达小国就综合国力而言是无法与这些庞然大物争锋的。因此可以说,西方世界实力地位的相对下降是不以他们自身状态和意志为转移的,其实力地位下降不等于其实力绝对值在下降,也许他们发展得也不错,只不过比重下降了。

同时,由于人口普遍较少而人口出生率又越来越低,西方世界在整个世界人口中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拿2010年来说,美国约3.1亿人口,欧盟是5亿,俄罗斯1.4亿,日本1.2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是两三千万规模的,合计大约是11亿多,这个数字在现代世界中的比例大约是16%,和印度的12亿人口相当,比中国少一些,而伊斯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板块的话,其穆斯林人口为15.7亿,占世界的23%,这比过去有了巨大的增长,超过了中国,印度和西方板块,这四大板块总人口是50亿多一些。剩下的约20亿人口主要包括拉丁美洲的5亿多,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当中国和印度的这26亿人,以及东南亚的和拉丁美洲的几亿人口在工业化上有了长足进展,那么必然会深刻影响全球力量对比。

另外,随着各个地区都进入工业化的轨道,世界自然资源日益趋向于卖方市场,阿拉伯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巴西的木材、铁矿,南部非洲的金属矿藏等都有重大影响,这也相应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因此近20年来,原先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西方七国日益显得动力不足,于是才有了把中国等几个新兴发展中大国纳入进核心体系的呼声。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相对上升

很多人把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作为一体来考究兴衰,总觉得西方的整体下降也就等于美国的相应衰落,但事实上,就西方集团内部而言,现在基本趋势是欧洲、日本下降而美国的相对实力在上升。有很多人往往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美国经济最强但是发展比较缓慢,而被竞争者越追越近,就如同二战后的英国一样,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首先,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出现了一次去信仰化的过程,基督教逐渐式微,而崇尚现世享乐的思潮席卷社会,嬉皮士、朋克、垮掉的一代等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但是美国这个趋势不如欧洲猛烈,而且还在80年代随着里根政府崇尚信仰并竭力倡导回归家庭的价值观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至今美国社会仍然比欧洲要重视家庭,并在相当程度上坚持基督教信仰,这不但确保了美国这个多民族社会的凝聚力,还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美国白人社会的出生率。同时,美国的某些族裔,如西班牙裔等则保持着比美国欧洲裔白人更高的生育率,大量的新移民也保持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几个因素下来,美国始终将人口的世代更替系数保持在2,1左右,人口在继续幅度不大但却稳定的持续增长,因此老龄化远不如欧洲和日本严重。

人口是生产力之源,美国得以保持一支比欧日都更庞大也更年轻的劳动力队伍,将保证美国在与这些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竞争中逐渐加大其优势。当然,人口只是一个方面,在社会的开放性方面来说,日本这个美国曾经的主要挑战者显得过于封闭,作为一个国土狭

小、资源有限的单一民族国家,日本对移民的接受度不高,无法如美国那样充分吸纳世界各国的人才和资金为己所用,加上教育科研与经济体制的活力也有差距,信息技术革命发生在美国而不是日本也就可以理解了。相比之下,欧洲由于本来就是有几十个国家,随着欧盟的建立,其内部人员财富都可以相当自由的流通,而随着欧盟的逐步扩大,也不断有新鲜血液进来,因此就社会开放性而言欧洲比日本的情况要好。但是欧洲在福利社会上走得太远,现在普遍都挣扎在老龄化和高福利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知道,福利社会的本质并不是一个人把挣的银子埋地下,等几十年后再刨出来花,而是一个社会的劳动人群和被抚养人群之间进行的即时性转移支付制度,也就是说,现在分出部分劳动所得养了别人,自己老了病了的时候也会有别人养。那么显然,当劳动人口多而被抚养人口少的时候这一切都很好办,一旦青壮年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少,而需要抚养的人口越来越多,那么这个体系就必然最终难以为继。

近一个时期的欧盟区经济和欧元的危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就是人口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原有社会产出与分配结构难以为继。当然,欧洲在新兴技术产业方面活力不足也是原因。总的来看,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在发达经济体圈子里的比重逐渐加大了。而日本已经从接近美国GDP的70%,一路降低到现在勉强40%的水平上,对美国经济地位不再具有挑战性。而欧洲由于欧盟的持续扩大,以及新加入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势头不错,经济产值继续扩大并超越美国,而暂时掩盖了这个问题。但随着欧盟扩张的停止及其高福利发展模式的撞墙,可以认为发生于2011年底的这次欧元区危机是一次标志性事件,从此开始,长远的趋势是欧洲的力量将缓慢下降,而且欧洲由于将把主要精力应付自己老龄化和福利社会的困扰,对外施加力量的能力想维持现状也已不易,这从近几年欧洲不断地削减军费以至于几个国家联合对付利比亚都很吃力就可见一斑,因此欧洲将会更加依赖美国所建立和主导的霸权体系。

发展中世界的复杂状况

分析兴衰时,我们把原先的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合为一个整体,作为跷跷板的一头,但是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却不像西方世界那样有一个轴心,并且价值观和发展水平相近、能够基本做到协调一致的行动。第三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各国经济状况相差悬殊、民族种族五颜六色、文化信仰各不相同、国家战略形形的大杂烩,他们除了在偶尔反对西方霸权的时候会喊相似的口号,其实从大部分角度都很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笔者将其大致分为这样几大板块: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世界及中亚、南亚、东南亚、东亚和拉美。首先从第一个说起,黑非洲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落后的地区,这里至今并没有真正找到走向民主、自由和发展的道路,即使是最发达的南非,现在也是一个治安极其恶劣、艾滋病携带者占人口20%的国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虽然不排除某些小国经过较长时间稳定和平发展而取得不错的社会发展成绩的情况,但总体来说还是无法摆脱出卖资源与自己内斗内乱的发展陷阱;在撒哈拉以北是北非,这片地区连同中东大部分国家一起组成了阿拉伯世界板块,再加上中亚五国,就是一个绵延几千千米的石油出口带。这个板块未来也不会有太突出的变化,他们会继续卖石油,虽然也有阿联酋这样的尝试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成功案例,但是要想指望他们在高科技和制造业方面迅速崛起是不太可能的;那么继续向东南方向是南亚次大陆,这里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都非常贫穷,不过印度是金砖四国之一,值得一说。印度至今人均产值只有1000美元上下,属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列,其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社会形态仍然极其落后,国内依据种姓、民族、部族、土邦、宗教等不同特质而分裂为各种集团,而其国民性又较为懒散而随意,社会动员能力非常低下,因此在那里做大部分事情都会遇到令人绝望的扯皮和延误。因此,印度迄今为止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基于“总量的力量”,人均GDP虽低,但乘以12亿人口那就是超过1万亿美元的GDP,可以造核弹射火箭放卫星,还可以造航母买新式战机,俨然是一个新兴强国。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毕竟是基础,其现在的GDP还不到世界的2%,就算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也要在很久以后才可能真正影响世界经济力量对比,更何况依笔者的看法,印度自然与社会限制条件太多,无论走重化工业引导世界工厂模式还是世界办公室模式,短期内或许会有一个持续的发展,但都会很快达到自己的极限。

接着说拉美,虽然我们很早就把亚非拉统称为发展中国家,但其实拉美地区的日子和前面两个地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早在19世纪初就陆续建国,独立后由于美国的门罗主义,欧洲列强也不曾再入侵,而自身的自然条件又得天独厚,想过上富足的生活其实难度不大。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欧洲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的话:“看他富得像个阿根廷人。”但是拉美国家由于没能很好地解决土地问题,大庄园经济模式又导致了独裁和军事的政治泥沼,加之在发展战略上也失误连连,最终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越来越低,成为了真正的发展中国家。不过近年来,拉美又重新有了很大的起色,尤其是巴西,不但有丰富的资源,在制造业上也有长足的进展,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支线客机驰名世界,其深海石油钻探技术也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很多领域都可以说有声有色。不过它毕竟只有1.8亿人口,就算是成为发达国家,相对于原先11亿人口的发达世界也无法真正彻底改变力量格局。

当然,就工业化规模而言现在最醒目的还是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这里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地区,其综合资源禀赋可以支撑起巨量的人口规模,而地理又呈现一个相对完整板块,因此作为这一板块主体,中国的重新崛起可以认为是一次顺理成章的大国回归。但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一,中国和印度一样,各自有着自身深刻的内部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要说成为世界领导性的大国,就是保持自己内部的繁荣稳定都很困难。比如中国现在正深深受困于国内贫富差距拉大所造成的内部需求不足,转变增长模式已经迫在眉睫,这将关系到未来中国是否能继续保持这个发展势头;而第二,现阶段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总量上的大国,虽然就人均而言,中国的4500美元比印度的情况要好,但仍然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的成败才将是真正影响世界的大事件。至于东南亚,其总人口有五六亿规模,总产值达到了1.8万亿美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不过由于东南亚各国差异太大,它们对世界力量的影响不会太大。未来世界:变化微妙而深刻

上面简略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各个板块后,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世界板块在经济总量上的比重在缓慢地下降,而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比重则逐步上升,那么美国在世界中的比重会如何呢?笔者认为将会比现在的百分比数略微下降,因为其它几个板块里真正步入快速上升通道,能对其构成挑战的力量也并不多,主要因素就是金砖四国,这也正是这个概念被炒作起来的原因。

前面说过,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原先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就综合国力而言优势持续下降,如荷兰,瑞士等一众富裕小国在世界战略力量中是微不足道的,而那些人均产值低但是国家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则至少在绝对力量上得到加强。那么像欧洲这些小国家如何保证自己继续居于竞争的优势地位,更进一步说如何可靠地保证国家安全呢?可选择的道路不多,第一是集体合作,第二是依赖美国。先说集体合作,欧盟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国家普遍国土狭小缺乏资源,极容易受国际原料供应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伊朗、北朝鲜等地区性强国所追求的远程弹道导弹和核武器等也很容易对其稠密的人口区造成重大伤害。如今欧洲大大小小的富国结成联盟,就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力综合体。欧盟的总产值现在已然超过美国而雄踞世界第一,加上其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强项,从而保持了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

但是欧洲在很多领域仍然不能和美国相比,首先是军事,军事是最需要舍得投入的一个领域,因为很多投入是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属于纯支出。欧盟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谁该负担多点谁能负担少点,这个问题永远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再加上每个国家的军队都要有一套系统,资源重复浪费十分严重。其次是国际权力体系,只有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才能够塑造和保持有利于西方世界的政治、贸易、金融秩序,而欧盟连自己内部的基本秩序都还理不清。此前笔者多次论述过,对于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他们在这个巨人横行的新世纪里,要想继续享用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优势地位,就必须依靠和支持美国。

那么西方世界只要维持这样一个以美国为轴心,其他国家既合作又竞争的共同体,那么这个体系的力量仍然是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地区板块的。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西方国家至今把持着高技术,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总量上的竞争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成胁,仍然无法根本性动摇西方世界的优势地位。从现在来看,这个趋势将至少保持到本世纪中叶。而印度、巴西、东盟等几个发展中国家及联盟,其相对国力也会有一定提高,但是综合实力远不足以自立中心。唯一的变数在中国,中国的命运也许并不需要太久去等待,现在的中国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人口拐点,而经济结构的升级远未完成,这个严峻的挑战是否能跨过,将最终决定未来世界强国竞争是否真正存在东西方争雄的局面。

上一篇:剧变 第12期 下一篇:乔布斯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