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官田村委会鱼塘雷击事故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9 03:27:20

顺德区官田村委会鱼塘雷击事故调查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官田村委会鱼塘雷击事故现场的实地勘察,并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质情况、雷暴活动情况等因素,对此次雷击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针对目前农村鱼塘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雷电灾害综合防御措施,从而减轻雷电灾害,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鱼塘 雷击 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2012年5月28上午,龙江镇(街)经济促进局转来《及矛盾纠纷交办调处通知书》,人康先生反映其在官田村委会投耕六期8、9号鱼塘,遭到雷击,经济损失惨重。我局于5月29日上午派出调查组赴现场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事故现场情况

灾害发生地点:顺德区龙江镇新东华路、官田村委会投耕六期8、9号鱼塘,地处低洼空旷地带,两鱼塘占地约5亩,与邻近多口鱼塘连成形成一片面积约800亩的低洼空旷区(图1)。

图1 鱼塘所处位置

康先生称:2012年5月19下午2至3时,该地下起雷雨,自我感觉雨量和雷声强度一般,但看见在两口鱼塘中间通道的一根电线杆顶部有火球出现。随后发现其中一个鱼塘有大批和顺鱼死亡,死鱼均脊骨中间位置折断,共1500多斤,经济损失约3万元。几天后,康先生发现鱼塘西南角一根混凝土围栏柱(柱子高2米、距离鱼塘5.4米)顶端水泥脱落,旁边(80厘米)一棵4.6米高的木棉花树顶部枝叶折断。

康先生补充,今年3月底某天上午雷雨后也出现塘鱼死亡现象,规模相对这次较小,约损失一百多斤鱼,也发现鱼脊骨折断。

二、现场勘察情况

1、康先生反映出现火球的电线杆没有明显雷击痕迹,旁边一棵同高的柳树被康先生认

为引雷,近日已将其砍掉。

2、被损坏围栏柱顶部水泥脱落,露出12厘米长的钢筋,木棉树顶端枝叶折断,残留几片枯叶,其余部位枝叶青葱,表面特征符合雷击特征。剩磁测试,该处钢筋剩磁测试数据高达3.08mT(≥1.5mT),可作为雷击判据(图2)。考虑雷电可能打在木棉树和围栏柱上,造成带有高电位的被雷击物向邻近的鱼塘闪击放电。

图2现场测试的剩磁数据

3、现场解剖死鱼,鱼脊骨中段折断,死鱼身上均有此特征,初步估计是受电击、鱼肌肉痉挛收缩致骨折。有无疾病传播所致的可能,还需农业部门作专业鉴定。

三、天气情况分析

气象资料显示: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5月19日下午珠三角地区天气普遍不稳定,我区境内有雷雨云团生成和发展,并出现6到7级大风,局部有暴雨。从雷达图上分析,14时30分前后,雷达资料显示我区雷达回波强度仍比较高(图3)。我区仍有较强降水,部分地区伴有雷暴。

图3 雷达回波图

四、事故原因分析

综合上述气象条件、物证材料和雷电剩磁等方面分析,塘鱼大批量死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雷电所至,雷电在鱼塘附近接闪,强大的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大地电位呈放射型分布,瞬间产生的强大电流造成塘鱼死亡。

五、雷电防护建议

顺德属多雷区,每年4至9月为我区雷暴高发期,鱼塘地处低洼空旷地带,雷暴天气下须注意做好人身防护。

1、防雷设计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鱼塘地处空旷、面积大,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装置的常规方法实际可行性不强、效果也不甚理想。目前尚无一套完善的关于大面积空旷场所的防雷标准规范,户外大面积空旷地域防雷仍然是全世界防雷工作者在积极探索攻关的重要课题。

2、鱼塘边两间平房均没有安装防雷设施,在空旷开阔地,地上最高物容易吸引闪电而成为放电的对象,遭受雷击的概率特别高。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建议找专业单位设计、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3、在小屋躲避雷雨时,应远离引入小屋的金属线缆、金属物件等,尽可能坐在房屋中间的木凳、木板床等绝缘物体上,两脚离地。

4、雷雨天气尽可能不使用电器设备,并拔掉电源插座;增氧机在岸上的电源输出端,须做好等电位接地处理,并安装电涌保护器。

5、关注天气变化,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应对能力,雷雨天气禁止户外作业。(当日,调查组工作人员向康先生赠送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小册子等资料)。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QX/T 103-2009,《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S].

[3]GB16840-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法》[S].

[4]孟翔飞,章金旺,金春帆.“剩磁测试法”雷电灾害鉴定技术[J].气象科技.2010,38(6):790-793.

上一篇: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方案 下一篇:基于活力复兴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