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人工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9 03:19:44

半夏人工栽培技术

摘 要:我国是药材生产大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医药的发展是比较鲜明的文明历史产物,这对人们的健康保障有着积极作用。药材中的半夏也叫麻芋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北以及东北地区。这一药物在中国药典中有着详细的记载,是传统的中药材。加强对半夏的人工栽培技术的理论研究,对半夏的广泛临床应用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主要就半夏中药材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价值体现加以阐述,然后就半夏的人工栽培技术应用等进行详细化研究。

关键词:半夏 中药材 人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R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07-02

中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而中医中的中药材的应用也是经过了长期经验的积累才形成比较系统的治疗配方,对药材的栽培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半夏是比较常用的药材之一,在药理作用价值上也有着显著的体现。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是以干燥块茎入药的,也是中医治疗中比较常用的药材,有着燥湿化痰以及消痞散结等方面的治疗作用。由于在长期的无序采挖以及对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的应用下,野生的半夏资源就逐渐地缩减,所以在供需的矛盾上也比较突出。这就需要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对半夏资源进行补充,以此来满足实际的需求。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促使其实际的需求能得到相应的帮助。

1 半夏中药材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价值体现分析

1.1 半夏中药材的生物学特征分析

从半夏中药材的生物特征层面来看,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在半夏形态特征上,其植株的高度一般在15~30 cm高,呈现出块茎近球形状,在叶柄的长度上在6~23 cm,下部内侧有着白色株芽。从半夏的叶形方面来看主要有3种,也就是竹叶形、披针形和椭圆形。从半夏的生态习性方面来看,其比较喜欢温暖的环境,生物起点的温度在10 ℃~27 ℃,超过了温度的限定生长就会比较缓慢,严重者就会造成倒苗死亡[1]。半夏是耐阴的植物,所以在适当的遮光情况下生长就相对比较茂盛,并且对土壤以及空气的湿度也有着要求。

1.2 半夏中药材的价值体现分析

半夏作为中药材其最为主要的作用价值还是体现在药用价值层面,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体现在镇咳。生半夏以及姜半夏和姜浸半夏、明矾制的半夏等煎剂注射以及灌服能够有着比较显著的镇咳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镇吐以及催吐的作用,生半夏研末口服就能够起到催吐的作用,在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就能够除去催吐的成分。还有就是能够起到抗肿瘤以及抗早孕的作用,对循环系统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作用,能够达到抗血脂以及阻止和延缓食饵性的高血脂症的形成,所以对高血脂症也有着一定治疗效果[2]。半夏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在野生的产生上锐减,国内的需求量也有了增加,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半夏的人工栽培,从而来满足实际的需求。

2 半夏的栽培技术实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究

2.1 半夏的栽培技术实施分析

对半夏实施人工栽培有着其可行性,通过人工种子在生产效率上能得到有效增加。半夏由于其自身的繁殖系数相对比较低,以及在栽培当中多年都是采用块茎以及株芽等无性繁殖的方式,就会使得病毒感染比较严重,在品质及产量上也会大幅下降。半夏的人工种子有着栽种省工以及管理简便的优势,所以比较适合大规模地进行种植。在具体的栽种技术实施过程中,在选地整地方面比较重要,要选择湿润以及肥沃和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强,以及地质较为疏松的砂质土壤来进行种植。根据半夏自身的生物特征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并可以和果木林实施套种,在10~11月进行对土壤实施翻耕,结合进行整地[3]。半夏还需要肥料的实施,在基肥的施行方面要能注重和有机无机的共同使用,每亩可以施行鸡粪来对其他的优质农家肥进行代替。

接着就是对半夏的播种,在实际的生产上多是通过块茎以及株芽进行繁殖,同时也能够通过种子进行育苗,或者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进行繁殖。通常是在冬季11月份以及春季平均气温在10 ℃左右进行开横沟条播,并要能够按照适当的行距进行实施,行距一般都在12~15 cm,每株的距离在5~10 cm进行开沟,每条沟的深度要能在5 cm左右,将芽向上摆入沟内然后覆盖上土[4]。

在对半夏的田间管理方面,先要进行中耕的除草,在幼苗没有封行前进行除草,来避免草荒,对于中耕的深度不能超过5 cm,避免伤到根部。再者就是进行对半夏实施追肥以及培土的操作,比较适合采用有机肥,在基肥充足的基础上生长期就要追肥几次,在齐苗之后再按照比例施入,株芽在土中才能够生根发芽,而在株芽的成熟期后再进行及时地追肥培土,这也是对半夏增产的主要方法措施。在子半夏露出了新芽之后母半夏就会脱壳重新长出新根,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按照1∶10的比例进行粪水的泼浇,到了齐苗的阶段就要进行实施腐熟饼肥以及过磷酸钙等肥料。

半夏比较适宜在半干旱半湿润的土壤中生长,不能过干或者是过湿,否则都会对半夏造成死亡。在雨季的时候就要能够对雨水的排放措施得到良好实施,避免块茎的腐烂。半夏在生长初期的时候根系相对比较少,吸收的养分也不是很多,所以通常不用追肥;在基肥不足的时候就可以在苗期施加氮肥来使得苗能够早发,这对早结子块茎就比较有利;到了中耕时除草以及摘蕾方面就比较重要,半夏在生育期要能及时地进行除草,要保持田间不能存有杂草[5]。在植株到了抽蔓的时候就要分期以及分批地摘除花苞,进而来减少营养的消耗,以促进块茎的膨大。

2.2 半夏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探究

对于半夏的病虫害的防治也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对半夏的产量以及品质保障的重要基础。半夏由于是药用的植物,所以要能够以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严禁使用剧毒以及高毒的化学农药,要能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主要还是在田间的管理层面要能加强,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加强对植株的病虫害抵抗性。半夏的主要病虫害就是根腐病以及叶斑病,前者主要在高温季节的田间积水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一旦发病之后就会造成地下块茎出现腐烂的问题,地上的部分也会出现倒苗死亡。在对这一病症的防治上主要是采用无菌种,雨季要及时地进行排水,在发病初期要用石灰水处理病穴。

对于叶斑病则主要是植株的叶子上出现褐色病斑,最后会造成植株的逐渐枯萎。可以在发病前或者是初期来使用波尔多液以及代森锌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实施,连续两到三次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治愈。再有就是在采收以及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以在夏季芒种到夏至间采收为宜。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半夏中药材的人工栽种主要能够结合科学的方法,对每个环节的实施都要给予充分重视。此次主要从半夏的生物特征以及价值作用角度出发,重点对半夏的种植技术的实施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半夏的人工栽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效杰.半夏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4):19-20.

[2] 杨恒.西和县半夏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1997(5):17-18.

[3] 毕胜,于崇田,李桂兰,等.半夏的丰产栽培技术[J].时珍国药研究,1997(6):75-76.

[4] 顾德兴,李云香,徐炳声.半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4):44-48.

上一篇:关于规范房屋征收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下一篇:灵活机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