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9 02:44:1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摘要】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如何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IT人才,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通过调研,对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专业设置制定培养目标提出了分析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IT;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一、调研背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需要高级IT人才(即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和IT蓝领(即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二、调研目的和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了解现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找出本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查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情况,结合我院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在人才层次、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方面的需求,满足市场经济对该专业人才方面的要求,为本行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促进了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

确定高职IT类(制造业)专业的设置;明确高职IT类(制造业)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高职IT类(制造业)专业的课程结构与专业实训环境建设标准。

1.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预测数据,2010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将达到725万人,从2008~2011年,每年新增人才需求近百万人。未来4年内,深圳电子信息行业开发、设计、管理、销售、服务类新增人才需求每年保持在1.8万人以上,而电子制造业每年将需要数十万具有电子制造基本技能的技术工人。从人才结构看,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占开发、设计、管理、销售、服务类人才需求的75%。

2.位于长三角的无锡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398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占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25.4%,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8.4%。作为江苏省来说,江苏电子信息产业要努力争取“两个第一”,即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第一,成为江苏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2002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7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第二位。

3.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000多所,其中67%的院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或近类专业,承担着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在思想观念、制度环境、体制结构、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既不能满足电子信息行业在人才需求数量上的要求,更不能满足该行业在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原因是:

①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受限,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深入了解;

③课程受学科体系影响大,高职特色不明显,不够突出技能培养;

④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相当滞后,实训条件不足。

三、我校电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在此次调研中,大多数毕业生认为电子类专业在21世纪的未来若干年内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量.而且对学校的良好高效的就业政策给予了肯定,感谢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希望学校能够更创辉煌。

近年国有企业高职人才需求上升,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随着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目标的实现,技术人才需求增加;

②三线企业效益上升;

③本科生大多不愿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

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要求理性化,人才高消费趋向有所减缓。

四、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分析与建议

此次调研,调研人员深入企事业单位,走访了相关单位和管理部门中,听取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意见,肯定了我们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中事业心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强、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等。目前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政治素质较高,既掌握高科技知识又有熟练技能的从事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具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及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复合性人才。

同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也对本专业原教学计划基本上给予肯定,对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设置提出许多较好的意见和建议。

(1)大部分学生认为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

不少毕业生都谈到学校外语教学需进一步加强,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建议有条件时应聘请外藉教师,同时要在学校形成学外语氛围。计算机教学贵在应用,学校开设计计算机课程需结合专业需要,认为开设电子CAD很重要,要求开设C++语言编程,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等。另外许多毕业生提出加强网络知识教学,教会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的能力。

(2)专业教学技术含量应适应高新技术发展新形势

目前电子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小型化、模块化和开放式系统发展。要适应发展形势,必须提高专业技术含量。建议增设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图、设计线路板并进行仿真;能够设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具备自动插件机、波峰焊接机、自动在线检测设备、回流焊接机和SMT等常见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具备基本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着眼全局的整体观点和追求综合效益的管理素质;具备电子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学会使用MUTILSIM(EWB),对控制电路板辅助设计改用Protol99,并随着版本更新及时更换软件。学会数字系统硬件描述。语言VHDL,为把PLD应用于工程实际打好基础,同时尽快建设EDA实训室,着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开出的筹工作。巩固和提高微机技术课程及其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

(3)要扩大专业口径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电子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从名词上比较,后者专业口径更宽,为了增加专业的适应性,本专业应有二大专业能力。一为培养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二为培养电子设备维修能力。这两大专业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只要分别增设二、三门课即可实现,应该说只要花较小时空即可实现扩大专业口径的目的。期中综合课《现代通信原理》是为培养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信号与系统知识为基础而开设的。

(4)要加强实验实训的强度和力度,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本阵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点,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我校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上独树一帜,必须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在调研中,毕业生对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增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综合应用设计能力上有待提高,为此建议设置电子技术应用综合实训。从软件编程到硬件设计、调试进行训练,以提高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这也是在调研中提出的要求提高阅读相关软硬件程序能力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顾荣强.打造多赢的IPTV业务赢利模式[J].数据通信, 2006(02).

[2]王建惠.探究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3]光祥.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运行维护工作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2).

[4]商杰.无锡电信IPTV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邸静妍(1982—),女,学士,讲师,现供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自控系,主要研究方向:控制工程。

邢丽华(1981—),女,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电子系,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无线数字通信。

上一篇:基于Solr的企业级搜索引擎的设计 下一篇:基于ARM的汽车射频识别防盗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