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炼叫琴棋书画

时间:2022-09-29 02:11:20

有一种修炼叫琴棋书画

中国古代文化,儒释道精神蕴涵其中,有着高深的智慧和内涵。以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来说,是闲情逸致,更是修身养性,故有“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之说,造诣深者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修炼文化。

琴棋书画,在我国古时被称为“四艺”,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常以此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讲究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这和修炼何其相似?

一琴

中国古代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趣。琴瑟、箫笛、胡琴,都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如此幽婉清雅的音乐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道家倡导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和谐。

二 棋

“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闲敲棋子落灯花”“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古人弈棋的乐趣可见一斑。闲暇时,下棋交友,益智增慧。

下棋讲究棋品。弈棋情状种种,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修养。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如天地阴阳、王政、兵法韬略等等。棋局如战场,黑白双方运兵布阵,攻占御守,斗智比勇。

历史上,儒释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都对围棋颂扬备至,认为从中受益匪浅。

三书

书法是中国古代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大都是寿星,唐《九成宫》的欧阳询,活了85岁;写《夫子庙堂碑》的虞世南,活了89岁。当代书法家上海的苏局仙、北京的孙墨佛都年逾百岁。

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躁俱平。”故“正书居静以治动”,说明练楷书能养气安神,消除烦躁。书法家长寿的原因就在此中吧。

虽然字的造形是在纸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却在纸墨之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自有相契合之处。可达浑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状态。

四 画

古代文人画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在题材上多为山水、花鸟以及梅兰竹菊一类,象征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纯正敦厚的君子之风,清高坚贞的人格精神。

文人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画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

以逸品为至高境界,超越一般的艺术水准,进入更高的审美创造天地,飘逸出尘。看似平淡天真,却格高无与伦比。简洁生动,得之自然,无可仿效。

一幅好画,能让人杂念顿消,洗尘净心,渐入佳境。可见书画家的人品、才艺、修炼的功力非同寻常,古代书画专著所讲的“定神”“通神”“神品”“逸品”就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快节奏的学习 下一篇:星期六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