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景观图赏析

时间:2022-09-29 12:59:39

外力作用景观图赏析

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显示制图区域各种地理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彼此间的深刻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提供区域地理景观的完整概念,便于人们对制图区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景观图一般指景观类型图,是在地图上描绘出在实地能直接区分的地理综合体。

一、风化作用

1.生物风化作用(图1)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如树根生长对于岩石的压力可达10千克/厘米2~15千克/厘米2,这能使根深入岩石裂缝,劈开岩石;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也可以使岩石分解破坏。此外,植物、藻类的生活和死亡分解可以形成腐殖酸,这种酸分解岩石的能力很强。

2.花岗岩球状风化(图2)

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于球形。

二、侵蚀作用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图3)

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均为世所罕见。

2.黄果树瀑布(图4)

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最早因河床突然出现一个裂点,经河水常年累月不断冲刷和溶蚀,使裂点塌陷,形成一个落差,也就形成了瀑布的基本面貌,后因风雨溶蚀和雨水不断冲刷,又使原先形成的瀑布不断向后撤。

3.冰斗(图5)

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貌。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主要由冰川在凹地中对底部和斗壁进行旋转磨蚀、刻蚀和拔蚀而产生。

4.海蚀崖(图6)

海蚀穴被拍岸浪不断冲蚀扩大,使凹槽以上的岩石悬空,波浪继续作用,使悬空岩石崩坠,促使海岸步步后退而成为陡壁,形成悬崖状海岸即为海蚀崖。

5.长江三峡(图7)

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在数亿年的岁月中,经过多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引起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威力无比的造山运动中,川东鄂西一带原来沉积在海洋底部厚层的岩石被挤压为弯弯曲曲,即“褶皱”。三峡地区的七曜、巫山和黄陵三段山地背斜,就是在距今七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这一时期,四川与云南的古金沙江、古雅砻江、古嘉陵江等水进入四川湖盆,使其水位抬高溢出,沿巫山背斜的低注部分,经秭归盆地,切穿黄陵背斜轴部东流。由于河水长年累月流淌、冲刷和侵蚀,河床不断下切。随着地壳运动发展,山脉也在抬升,当江水下切速度超过地壳上升速度,在流水和构造的双重作用下,坚硬的岩层地区形成峡谷,而在比较疏松的岩层地区则形成宽谷。三峡一经形成,那放荡不羁的江水,便长年累月地冲刷着河床和河谷两岸,切割地表,使河床不断加深,河谷逐渐扩大,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地貌,造就出三峡沿岸一些造型奇特的礁石。

6.雅丹地貌(图8)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易垮塌形成陡壁,即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三、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不同营力有不同的搬运方式。图9为流水的搬运作用。

四、沉积作用

1.沙丘(图10)

自然界的沙丘一般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沙丘通常与风吹沙占据大片面积的沙漠地区有关。

2.冲积扇(图11)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3.冲积平原(图12)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致使泥沙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上一篇:和尚的足球梦 下一篇:地理材料题信息解读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