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2-09-29 12:36:21

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一、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首次提出的。形成性评价是指依据设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状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查,评价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考核方式。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理论注重“知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形成性评价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或证明,而是帮助师生发现并改进学习的主客观条件,从而对教学行为起到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二、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一)传统终结性评价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依然偏重于传统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往往在课程单元结束甚至学期将近结束才进行,无法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教学评价滞后、信息反馈周期长,失去了评价的反馈激励作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做出一个评定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纠正和帮助,甚至有些学生只是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另外,传统评价偏重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为进步而付出的努力,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评价不能达到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引领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适度紧张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行形成性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全过程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大力奖励学生的努力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教师也可以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帮助其改进,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反馈功能,实现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方式向主动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2.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

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去评价学生的智能水平、创新能力、进取精神等方面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对学生做出全面而综合的评价。

3.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考核技能是教师履行专业职责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缺乏这种技能,教师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阶段性小结和反思的机会,教师在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能得到对自身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一次次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不断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并促其改进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通过“考核——反馈——改进——考核”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客观公正性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必须坚持一项原则,那就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评价标准的确定和具体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以全面、真实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评价结果要准确、可信、有说服力。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实施形成性评价,但也有实施不到位的情况,各种考核参数设置与成绩评定比较随意,主要靠责任老师的主观印象决定,人情分现象严重。形成性评价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摆设,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所以要努力避免主观分、人情分,坚持评价有据可依、客观公正,真正实现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二)强调过程性

为使教学活动按预定教学目标有序开展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谋求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使评价伴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成果分阶段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考核,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日前,深圳大学出台了一项措施“不准教师划重点范围,不准出考试重点复习题。”很多高校也有类似的要求,只是并未严格执行。笔者以为,这一措施看似普通,其实意义非凡,只要严格实施,就可以改变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松懈、期末突击复习重点范围的现状,可以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氛围,从而强化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质量积累。

(三)教学考核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要打破传统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由“一张试卷定成绩”转变为“综合全程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并注重学生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考核内容选择方面,不能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要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考核形式方面,可以开展课堂问答、专题讨论、平时作业、综合性大作业、团队作业、撰写论文、阶段性测验和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变革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纯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讲授、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形成性评价在实施时,考核的内容、形式和相应教学方式的改变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要积极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和激励作用。在教学评价的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考核结果,更要不断肯定学生的进步,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同时,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广大教师需要打破常规,花费大量精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无疑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也可能会使部分教师产生畏难和消极情绪。所以,学校在向教师积极宣传形成性评价改革的必要性的同时,更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教师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改革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并对形成性评价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教师进行奖励。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能够改变传统终结性评价的弊端,不再以一张试卷定成败,而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过程、多维度地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励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形成性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因素,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形成性评价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够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对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宏伟 单位:苏州大学

上一篇:教育教学管理的渗透 下一篇: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