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鬼臼丸治疗慢性盆腔炎15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9 12:25:27

摘 要 目的:通过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和单纯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探讨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优势。方法:将收治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用藏药鬼臼丸、六味石榴丸为基础加用青霉素、甲硝唑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青霉素、甲硝唑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照组7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医结合 治疗慢性盆腔炎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26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妇科常见多发病。该病的特点是不易治愈,反复发作,且影响生育,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损害。为了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提高治愈率,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52例中选择76例,用藏药鬼臼丸、六味石榴丸联合青霉素、甲硝唑,采用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52例,按甲乙顺序1:1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年龄23~65岁,平均31.50±2.25岁;病程1~13年,平均2.45±0.12年;对照组76例,年龄24~64岁,平均32.10±2.16岁;病程1~11年,平均2.30±0.1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诊断入选作为观察对象[1],选择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首先具备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黄稠、量多有异味、月经不调、尿频、尿急等妇科病症状。查体下腹部有明显压痛,有炎性分泌物,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条索状物或片状增生,压痛或活动受限,粘连固定。②病史1年以上而且反复发作,劳累、后及经期前后症状加重。③低热,易感疲劳,周身不适,失眠。④辅助检查:B超提示输卵管增粗或输卵管部炎性包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上述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输卵管部炎性包块消失,白总分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②显效: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③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④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变化。

治疗观察方法:对照组单用西药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800万U,5%葡萄糖盐水250ml+庆大霉素24万U,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则用先锋6号,甲硝唑200ml静脉点滴。每天用药1次,7天1个疗程,共2~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系藏药经典妇科良方),每服2丸,2次/日,腹痛明显加六味麝香丸6粒,脓性白带加六味石榴丸,每服2丸,2次/日,有积液者加八味小皮散1g,2次/日。7天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藏药用开水送服。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

结 果

临床疗效对照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3.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有显著性(X2=9.094>X2=3.84,P<0.05)。见表1。

不良反应:本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讨 论

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病程迁延所致,但部分病例也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且为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加之病程长,疗效均不满意,该病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现代医学治疗以消炎为主,青霉素类和甲硝唑等是临床首选药,疗程有限,尤其静脉给药时间不宜过长。藏医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痛经”、“妇血症”、“妇风症”等范畴,其病因多见于流产、产后感染、月经不洁、经期同房等,其病理为流产后损伤宫腔脉络或术后体虚,正气不足,或月经不洁,邪气太盛,湿热寒乘机侵袭,气血阻滞,运行失常,冲任失调导致湿性培根停积,瘀血存留[2],故治疗上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本研究显示,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消失及好转率均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其中在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方面差异显著,并能明显地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本方中二十五味鬼臼丸由制鬼臼、枸杞子、喜马拉雅紫茉莉、花蛇肉、石榴子等中藏药配制而成,是藏药经典妇科良方,它具有调经血、活血化瘀、祛风镇痛的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下腹疼痛、妇科病、月经不调、血瘀、腹胀腹痛等症[3];六味麝香丸具有消炎、止痛、清热逐瘀、祛风镇痛的功效;八味小皮散能消炎止痛、行气活血、怀膝祛瘀利湿、引血下行,佐以六味石榴丸温经行气之品,以除寒瘀、寒热并用,相得益彰[4]。且现代医学证明,活血化瘀药物

上一篇:妇女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诊断518例 下一篇:放置爱母宫内节育器2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