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古典设计发展思考

时间:2022-09-28 11:43:41

园林建筑古典设计发展思考

摘要:对中、西园林建筑设计的理念、艺术风格、功能、设计方法和技巧作对比分析,提出借鉴西方园林优点,保持中国园林风格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园林建筑;古典;现代;协调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3383(2009)06-0178-01

提起园林建筑,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文化传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园林建筑,但其中最具典型风格的两种园林,即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都有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其造园理念、建筑风格对从古到今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种园林的典型还适合现代园林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和优势,不能盲目地追捧和摒弃,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怎样在两种造园风格中协调统一、借鉴得当,以适应现代园林的需要,是园林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1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思考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迥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从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而独辟蹊径,先后对日本园林和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园林之母。在建筑上,大型建筑并不意味着庞然大物,而是一系列的虚实相间的庭院与由“间”组成的“幢”沿着某种轴线关系而组成的层层渐“进”(每进入一个庭院就称为一“进”)的建筑群。建筑设计中既要设计“实”,也要设计“虚”。这种虚实相间的层层渐进,充分体现了中国空间概念中“有无相生”的审美思想,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是如此,江南水乡一些典型的民居也是如此。

中国园林建筑还特别重视建筑单体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美。每个单体只是作为总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例如,祈年殿也只有在松柏浓郁的环境中才有生命,太和殿只有在紫金城的森严氛围中才能造成一种神圣的气势;藏于深山中的古寺,深山因与古寺融为一体而变得更加神秘,古寺因深山的渲染衬托变得更加清净,给人以超凡脱俗兼具宁静之美的审美感受。

但近些年来,在中国大地产生了效仿西方园林的众多实例,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供少数人游玩居住的。都是私人园林的范畴,一般的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现代园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普通的大众,这便要求现代的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古典园林与现实的大众需求产生了矛盾,而这一需求恰能被开放几何形划分的西方园林所满足,从而造成近现代营造西方园林的狂潮。中国古典园林的服务人群和内向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2对西方园林建筑的思考

与追求自然美的中国园林不同,西方古典园林以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一切以人工创造为特点。虽然现代西方园林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欧洲人重视形式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园林建筑中这种明确的逻辑概念与因果关系也体现得十分清楚。如西方古典建筑中,将建筑的造型分解为可以理解的各种几何形体,并将它们符合逻辑地组合在一起。绝大多数的西方古典建筑都可以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在这些形体中,方就是方,圆就是圆,任何形体几乎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欧洲人喜欢在一些宗教建筑上饰以壁画:因为飞鸟都有一对翅膀,所以壁画上的能飞的小天使就合乎情理地安上一对翅膀,完全合乎形式逻辑的因果关系。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群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设计思想过于苍白,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化的本质要素,只能是苍白而无生命的。

3中西方园林建筑应协调统一、借鉴得当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两个不同源的园林在现代园林的需求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园林进行优化重组,最终达到人性化现代园林的融合。

首先,中国园林建筑崇尚“自然”,从老庄崇尚自然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但现在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而中国的国情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允许我们在什么地点、什么城市都建设成本过大的、占地无节制的园林。

我们不仅要关注园林建筑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以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所以也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园林建筑的模式了。

而对西方园林建筑而言,过于人工雕琢且营地铺装占有很大面积,内涵建设比较苍白,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国园林可以给予很好地修正和完善。可以把中国园林中师法自然,多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到现代的大广场式的西方园林中去,把人性需求落到实处,做到使人可停、可赏、可游、可憩,环境自然舒适。西方园林不仅要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手法,在实际工程的场地改造中也应注意因地制宜。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也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以私家和皇家为主的,内向、收敛的园林效果在所难免。在建筑的个体造型上,中国建筑似乎是有意识地回避纯几何的东西,建筑的屋顶、檐部、脊饰都是由一些不可捉摸的自然曲线构成,在艺术趣味上追求“离方遁圆”,这些都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个体造型上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由封闭内向性向开敞大众性转变,由纯粹的自然曲线向方正的几何形体过渡也必然离不开对西方园林的学习和借鉴。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型的开放性的理念,大型的几何形体式建筑,建造成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是现代园林的需要。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无论什么情况完全照搬,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其实用性价值的体现。如有些城市的大广场建设,实用价值极低,在夏天日照强烈情况下,无法使人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总之,现代的园林建筑要永远把大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有机地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的优点,创建出更完善的现代园林艺术。

上一篇:建筑施工测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工程承包合同法学完善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