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题解法例谈

时间:2022-09-28 11:36:06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题解法例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命题点。通过巧妙设计有关这两方面知识的实验题或混合计算题,既可考查考生对重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又可体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综合,以及知能结合、学以致用的命题理念。这类题难度大,考查的能力层次高,考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解题技能,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

一、光合作用强度的测量指标

光合作用强度通常以光合速率为指标。光合速率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或释放O2)的毫克数来表示。

测定光合速率必须在光下进行,由于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所以测定出来的气体变化量只是净光合速率或表观光合速率,而实际光合速率应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即真正光合作用CO2消耗量=实测CO2消耗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或真正光合作用O2释放量)=实测O2释放量+呼吸作用O2消耗量。

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如果再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开始出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上图中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上图中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当光照强度高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长期处于光饱和点时,对光合作用最有利。由此看来,如果植物长期处于弱光或较强光照下,则不能正常生长;植物只有处于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与补偿点是不同的,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生植物。

三、高考试题解析

【例1】(2006年全国理综卷Ⅰ)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和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分析预测的结果。

【命题解读】 这是一道验证性实验设计题,看起来容易,得高分却很难。本题要求考生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该题充分体现了2006年《考试大纲》中“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要求。本题考查的能力层次高,包括四大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解题指导】 解答设计性的实验分析题时,应按规律性的思路进行。

(1)了解题目要求。解题时,首先必须明白题意。本题的具体要求有三个:①续写实验步骤;②预测实验结果;③分析实验结果。

(2)明确实验目的。把握具体要求后,接着就要搞清楚该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对实验目的把握不准,则整个实验设计就无从谈起。本实验的目的是:①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②验证叶片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

(3)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灵魂,决定着实验步骤的设计及相应实验材料和用具的选择。只有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程序,进行正确的操作和预测、分析

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本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在光照强度和温度都适宜的条件下,叶片利用NaHCO3稀溶液中的CO2和H2O,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在黑暗时,叶片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进行有氧呼吸,释放CO2。

(4)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实验原理,充分利用所给的实验用具设计思路,并对产生的现象做出预测。从给出的实验步骤中,可知本题的实验思路是:首先将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被照射一段时间,通过观察两试管底部叶肉细胞间隙已没有气体的叶片上浮,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气体(O2),然后,将上述两试管在暗处放置一段时间,通过观察已上浮的叶片下沉,来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气体(O2)。

(5)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实验程序的安排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题要求续写实验步骤,考生应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是:先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被照射一段时间。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

(6)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设计题一般都会有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其结果的预期应该是唯一的,且与事实相符;如果是探究(索)性实验,其结果的预期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有多种。本题是验证性实验,结果是确定的,那就是:①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这是因为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②黑暗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这是因为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而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参考答案】见解题指导。

【错因分析】考生解答本题时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题严重失误。表现为:①把“验证”看成“探究”,预期的结果有多种;②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理解成“重新设计实验步骤”;③把“分析预测的结果”理解成“预测结果”或“得出结论”。另一方面是不会确定观测指标。观测指标是衡量实验对象变化程度的标准,它与反应变量和实验变量有着直接关联,实验结果只有通过外显的观察指标才能得到反映。本题的观测指标是实验对象――叶片的运动(上浮和下沉)情况,而不是气泡数。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对语文训练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