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区域的PACS

时间:2022-09-28 10:46:10

走向区域的PACS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生的影像检查手段从最初的X线起步,到今天的CT、超声、核磁,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被应用到医学中,其所带来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整合”需求也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医疗影像的区域共享得以实现。PACS从科室、医院逐渐向外延伸,走向区域。区域PACS的出现,以及在其基础上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医疗行为对平衡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 ”问题等均有积极意义。

目前,国内多地都在进行区域PACS的尝试,借鉴现有的区域PACS模式,探索适合自己的区域影像协同模式,是各地方医疗行政部门和大型医院都应考虑的问题。

医学影像的发展

1895年,德国一位叫伦琴的科学家发现了X射线,他当时一定没有想到这个发现日后对医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不久后,X射线即被用于人体疾病的检查,形成了传统的X线诊断学,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随着超声和核素显像技术的日益成熟,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闪烁显像。20世纪70年代末,CT、MRI和ECT的出现,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技术和检查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医学影像图像由过去的单一方向、单一角度观察转变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融合,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词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郭启勇说:“医学影像过去想融合,现在在融合,未来被融合”。融合,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也曾指出,影像融合需要更好地融合包括X 线、超声、核学、光学和成像在内的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充分发挥不同影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PACS本身的概念也在经历着变化。PACS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简称,翻译过来是医学影像存储通信系统。这个词由心血管放射医师Andre Duerinckx博士在1981年使用,1983年发表。从字面上看,当时的PACS只是影像的存储和传输。

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应用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的发展,专业医用显示器被发明出来,医生可以不用把影像打印出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影像诊断,PACS增加了诊断的功能。上世纪90年代末,PACS又实现了影像三维后处理的功能。至此,现代PACS系统事实上具有影像存储、影像传输、影像诊断和影像后处理等四种功能,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简单的存储和传输功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在2009年《关于医学影像诊断系统等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其中对“医学影像诊断系统”的界定如此描述:对于符合DICOM标准的医疗设备的图像进行获取、显示、存储、图像分析和处理、三维图像提取和重建、打印及传输等功能的软件。作为Ⅲ类医疗器械管理。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医学影像诊断系统”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PACS的定义。因PACS处于信息学和影像学的交叉地带,双方都试图从自己的角度对其进行概念阐释,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未有一个彼此都认可的定义。

结合以上所述PACS的功能衍进,本刊认为可以对现代PACS系统进行如下定义:可以实现对符合DICOM标准的医学影像的分析、处理和诊断,并可以进行图像三维后处理的医学影像系统。

与区域PACS相关的几个定义

PACS行业已经在全球发展了数十年,期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从最初的单机版PACS系统,到科室级PACS系统(Mini PACS),到全院PACS系统(Enterprise PACS),目前正朝着区域级、甚至国家级PACS系统(Regional PACS)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由医疗影像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推动,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卫生部“十二五”新医改政策中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加强跨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影像检查结果互通互认的要求。

随着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在日常诊断过程中各类影像检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医学影像数据量的急剧增长,据相关机构的统计,影像数据量已经占到整个医院业务数据量的80%以上,这就对医学影像数据的传输、存储、管理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间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已经或计划建设本医院内的PACS/RIS系统,实现本医院内的医学影像及相关医疗数据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共享,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改善影像检查工作流程、提高影像诊断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影像业务的整体效率。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浪潮扑面而来,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件之一的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全院PACS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相似,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也是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支柱之一。

区域PACS目前还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结合上文PACS的定义,本刊拟对区域PACS进行如此定义:覆盖多家医疗机构的,可同构也可异构的,能够实现区域内患者影像资料的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规范的医学影像服务,包括存储、调阅和重现。支持远程医学影像业务,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与区域PACS相关的定义包括远程医学和远程放射学。勃兰斯敦(Prestom)对远程医学作了如下描述:“远程医学是利用远程通讯技术,以双向传送数据、语音、图像的方式开展的远程医学活动。”

美国放射学会对远程放射学的定义是这样的:通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电子传送放射图像,能及时分析放射图像,给出诊断意见,并对医生进行继续教育。不同地方的用户能同时浏览图像。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远程医学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涵盖了区域PACS和远程放射学。而远程放射学则是区域PACS的一部分,当然,远程放射学的出现要早于区域PACS,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

上一篇:广州市区域医学影像协同 下一篇:吃情十物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