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8 10:28:15

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是将高技术手段运用到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中,采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材料合成技术、资源替代技术,达到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建造对于自然环境的破环,努力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本文探讨了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应用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s a ki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m of construction, is the high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building and city environment design,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 synthesis technology, resource alternative technology, to reduc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e construction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roken ring, and strive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ecological; Building view, Architectural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资源被消耗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给人们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类面临着生态危机。这使得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不断的提高,生态建筑观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当前的建筑设计应该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一、生态建筑观的含义

现代化正在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建造了更舒适的住宅、宽敞的写字楼和豪华的商场。这些变化在带给人们快乐和自豪的同时,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又摆在人类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量的过量开采,建筑物的冬季采暖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夏季制冷由于建筑物隔热不良造成的电力浪费,室内空气品质不佳影响人体健康及工作效率。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室内空气从品质的劣化,是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各种“现代病”的出现。于是,提出生态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观念。总结而言,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 营造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

2、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建筑物能够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它资源。各种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

4、建筑物的朝向、体形与室内空间布置尽量提高舒适度,节省能源。

5、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

6、注重效率。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环境的规划方面

生态建筑观在建筑环境规划方面的运用表现在建筑是否能够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的产生和演变是由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影响而决定的。看看我们的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建筑群,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传统建筑形式必有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在城市的选址、建设过程中,古人在一定程度上把生态观点有意无意的考虑到城市建设中。随着当今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建筑对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如何规划建筑环境,使建筑能够更好的适应自然,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筑环境的规划应当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复合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协调系统内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确保自然平衡和资源保护,以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生态建筑的深层含义是要尊重和维护大自然的多样性,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态要素和生态条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差异性来创造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合理的生态建设应当与自然融合,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在城市整体层面上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

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2、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

所谓建筑形态就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在人们的印象中,现代的建筑通常是与自然环境、地域特性相对立的。相比外部形态,人们更加注重一个建筑的内涵,也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及它的实用性。但事实上,建筑的形态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我们首先是靠视觉去认识建筑的,当我们看到形态与自然和谐融合的建筑时,这种自然的生态美除了能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美感外,还能使人们通过有限的形象,体会到某些深刻的意蕴,获得进一步的美感享受,收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建筑师应着力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建筑与自然形态诗意的融合。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他将求浪漫情感与地域特点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当今的生态建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早期作品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顺着起伏的地势舒展的铺开,与环境极为和谐融洽,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他个人建筑生涯的转折点。随后他的建筑突出的表现在运用不规则的曲面、变化多样的平面形式、室内空间的自由流动和不断延伸,让建筑外形更加流畅自然。

3、 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使用成本低廉、无害、无污染、可再生的建材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我认为生态建筑应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遵循节约能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这一生态化原则。从建材产品的使用看,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建筑材料。

(1)玻璃材料

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也是生态化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等。设计中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来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2)太阳能光电材料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能源,既无污染,又无噪音,并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燃料。太阳照射能直接使建筑内变暖,同时太阳能也可以用集热器,以热量的形式收集起来,或经过光电池转化储存能量。太阳能光电材料是生态化建筑中较为理想的建材。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太阳能电池可与建筑材料和构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崭新的建筑材料。

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筑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发展与环境持续的主要矛盾在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上。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生态建筑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而且应在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首先,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特殊物质的选用,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建筑物外部以绿色植栽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围墙,建筑物内部或选用木材将空间分隔,营造绿色墙体,这样内外结合,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物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层玻璃、一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面采用倒置式,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马桶和水龙头等,向大型规摸的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节地方面,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也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构造节能,在建筑细部上采用百叶窗、遮阳构架和传统的木版帘等手法,对于单体建筑出挑的阳台、有顶的或敞开的外廊都可以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

绿色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刘振,迭勇,王少强.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 陕西建筑, 2008,(10) .

[2] 高兴敏. 生态建筑的实现形式——浅谈生态建筑的技术层次[J]. 陕西建筑, 2008,(10) .

[3] 顾斌,董杰,董妍,李菲菲. 生态建筑简介及实例分析[J]. 科技风, 2010,(15) .

[4] 葛菲飞.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 技术与市场, 2010,(09) .

[5] 李海兵. 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 建筑节能, 2010,(01) .

上一篇:浅谈萍州大桥水中施工便道\钢栈桥及施工平台方... 下一篇: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