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8 10:07:06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教学设计,科学地选择和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并结合以往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机结合为教学服务,从而达到更加优化的教学过程。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教学一直都困扰着语文教师,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古人的语言根本不理解,即使能够背诵,能够默写,也仍然不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环境,内心的情感变化。此r,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冼炼明快。这么完美的一首诗,在学生眼中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虽朗朗上口,但不得其意,虽意境优美,但学生体会不到。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这一特点,运用课件和动画的形式,将诗人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展现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高山流水、鸟语花香、虫儿飞鸟儿鸣,诗情画意,多媒体立刻就让学生们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

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庐山之中,为教学创设情境。在开课前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来到了哪里?当学生猜出来后,大屏幕出示优美的庐山风光视频。画面上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这样的引导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之情空前膨胀。

在庐山云雾缭绕的视频中,学生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享受大自然的空气清新,感受诗人心情舒怡,急迫想表达内心情感的真实内心情感。随着画面一转,红日东升,香炉峰云雾缭绕,仙境一般,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学生体会美的同时,了解诗句的意思。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里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通过画面让学生理解第二句诗句的由来。“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画面展示时,学生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了,可见在语文课教学中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是多重要。

巧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互动反馈系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它使传统的课堂采用观察、问答、测验、作业等手段得以突破,以其高效的反馈效能,自如地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在教授《詹天佑》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连续按点。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遇到了怎样的要挟?

(1)题干:选“要挟”的对象:选项①要求自己②要求对方

(2)题干:选“要挟”要求对方什么:选项①答应自己的要求②其他

(3)题干:选“要挟”在什么情况下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选项①利用对方的弱点②利用对方的优点

“要挟”的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这个连续按点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与深化,属于事实性知识和理解维度。这个连续按点设计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要挟”的理解。如果直接用单选题,答案就在选项中,不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三个选题的设计可以说层层深入,每个按点都由学生思考决定,最后将三个要点综合、概括、填空,自学中获新知,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效果明显。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很难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热情,也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语文。朗读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观看声情并茂的画面,朗读语文就会津津有味,绘声绘色,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爸爸和儿子所说的话,笔者利用电教手段演示当时动画场面,学生立刻被这一情境所感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氛围下,学生深深体会了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自已的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朗读训练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将枯燥变为生动,把静止的一切活跃在眼前。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巧妙地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巨大资源,完善语文课教学,使语文课教学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加地热爱语文课!让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吧!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

上一篇: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充满乐趣 下一篇:“不公平”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