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四法

时间:2022-09-28 08:24:06

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四法

【关键词】低年级 词语教学 四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74-01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核心是词语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语。如指导学生理解“盯着”,笔者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说:“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老师是怎样看的?”笔者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又举手了:“老师看得很认真!老师看得很专心!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的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又如“劳动”一词的教学设计,笔者先让学生观察田野劳动图,用“人们在干什么”的句式引导学生造句:田野里,人们在锄草,人们在耕地。从而归纳出“劳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各类劳动图并造句,“果园里,人们……”“星期天,我们一家人都在劳动,我……”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造句,加深了对“劳动”一词概念的体会。

二、利用插图

图画具有直观形象、运用方便等特点,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化解词语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接触较少、含义抽象、印象模糊的词语,减少了繁琐的语言解释。

如《小猫种鱼》有这样一句话:“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要理解这句话,就要抓住“很多”这个重点词语来突破。“很多”是个抽象词,在教学时就可充分利用文中的第二幅图来理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先看筐里的,再望地里的,筐里装满了玉米,地里一大片玉米,秆上还结着一个个玉米,认识到“很多玉米”是不只一个玉米,也不只十个,也许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个玉米,这么多的玉米,就是“很多”玉米。利用文中插图,变抽象为直观,学生不但轻松地理解掌握了“很多”一词,还培养了观察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较强的直观性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词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中“茂盛”一词时,由于学生年龄小,不知道什么是“茂盛”,笔者运用课件演示了一幅茂盛的花草图片,让学生亲眼目睹绿草葱葱、鲜花盛开的景象,学生身临其境,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从他们的神态中,可看出他们感受到了花和草生长得多且茁壮的样子,继而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有的说:“地上长满了草,花开得很多很多,就是‘茂盛’。”有的说:“花和草长得很多,很好,就是‘茂盛’。”有的说:“地上的草很绿,花开得很好看,就是‘茂盛’。”由此能从学生不太规范、稚嫩的表达中,听出他们对词语已经心领神会。这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道:“像花、草、树木等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就是‘茂盛’。”之后,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用“茂盛”进行造句:“夏天,学校花坛里的花长得很茂盛,路旁地里的玉米长得很茂盛,苗圃里的松树苗长得非常茂盛。”

四、学生表演

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语境,激活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如在教学“高兴”一词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什么是高兴”,这位同学“笑了,又蹦又跳”,把有关“高兴”的体验具体化、形象化。在此基础上,让其他同学也来表演,让他们在“又笑又蹦又跳”的情境中体验“高兴”这种情绪,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地识读汉字,让他们展开想象,挖掘汉字内在的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基于儿童和文化视角下的少儿水墨画教学探微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