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学下高校健美操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28 08:23:17

激励教学下高校健美操教学论文

1激励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激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激发、鼓励、认同以及尊重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激发其勇于探索的意识,进而确保学习效果全面提高的教学手段.激励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激励教学法具有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的重要功效,能够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其确立正确的发展取向,并能够积极自主地通过努力的学习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激励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在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其中需求层次理论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层次需求目标的实现,来逐步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而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则对教的激励方法的择用具有规范与指导作用,强调对学生激励满意需求的满足,从而避免因激励过度而造成教学失效现象的产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来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全新的教学理念.而激励教学法所蕴含的重要功效,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承与普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激励式教学方法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价值,并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激励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触最为频繁、关联最为密切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双向推动下,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性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健美操教学作为最具“亲民”特征的教学科目,理应在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长时期地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发展体系已呈现出明显的陈旧性,使得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兴趣流失的现象极为严重.而为了顺利通过达标测试,学生对于机械模仿或复印式的学习方式过于依赖.由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有较大的偏失,不仅有碍于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同时,还造成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职能的大幅度流失.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健美操学习的自信心,唤醒其自主学习意识,就成为改善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现状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就凸显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健美操学的自信,促进其教学角色的转变.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凸显,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而学生教学地位的转变以及自主意识的生成,需要学生足够的自信心的支撑与保障.在传统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造成学生长时期扮演弱势群体角色的主要原因在自信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屏蔽自主意识的基础上,被动地接受灌输式的教学.而激励教学法则是通过激发与鼓励的手段来促使学生学习自信的提升,使之有效地接受与适应教学地位的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起全新的角色.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以及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与维护.以人为本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为核心目的,凸显人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得“学习成绩”成为健美操教学活动的核心,而学生却成为获取学习成绩的工具.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活动,造成了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与维护,健美操学习的社会实效性极为低下.而激励教学法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与培养,鼓励学生针对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开展具有指向性的学习活动,由此不仅有助于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第三,引领高校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发展.激励教学法具有开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功效与特征,因此,该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高校健美操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一方面,通过激励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为其有效地接受与适应其他新型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激励教学方法的应用,促使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创新的经验积累,使之切实感悟到创新教学方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创新意识;再者,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精髓,是体现改革理念、落实改革措施、彰显改革成效的最具显现性的途径.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对于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3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激励教学法的途径

3.1设置渐进性的教学目标,引导与鼓励学生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对于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当一个需求目标实现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需求目标.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激励手段的实施也是一个由高至低、逐步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应对健美操教学活动进行阶梯式的层次划分,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层次划分上可以采取“健美操的认识阶段→健美操素质能力的培养阶段→基本动作的掌握阶段→整体套路的熟练阶段→自编自创能力的发展阶段→健美操推广能力的发展阶段”的模式.并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需求来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运用鼓励、支持、辅助、启迪以及维护等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健美操学习的实效性.在这种目标明确的渐进式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教学目标的逐次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信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这对于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3.2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实施有效的鼓励与修正

激励教学法的运用,需要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传统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因教学环境的封闭,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缺失,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满足社会健美操运动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激励式教学,创设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教学情境,是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凸显开放特征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自主学意识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唤醒,自主学习行为才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而教师则能够以辅助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更为全面的审视,以便于能够有效地实施激励手段.同时,还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偏差,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与纠偏.

3.3建立互信、互助以及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师生关系是开展激励式教学的重要基础,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认为,建立起激励手段实施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信与互助关系,是提高激励满意程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构建起教与学这两大教学行为主体间的互信、互助以及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是获取最佳的激励效果、提高激励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实现地位与角色的转变,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彼此间的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与尊重,学生要对教师表现出由衷的敬佩与信赖.由此为实施激励式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打下建设的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于笑迪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

上一篇:空乘学生形体塑造健美操教学论文 下一篇:学生主体性高校健美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