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就业的年轮

时间:2022-09-28 07:24:58

迈过就业的年轮

他跳下驾驶室,过去阻止:“嗨,你们干什么!”

拖拉机上的人说:“干什么?捡点儿煤烧!”

“你们这是捡么?”

拖拉机上的人跳了下来,一推他:“滚一边去!再嚷嚷给你颜色看。”

徐克与那人厮打起来,双方滚到地上。

卡车上的人跳下,捧一大煤块。砸在徐克头上:“去!”

徐克晕在地上,不动了。

这是梁晓声经典作品《年轮》中的一幕。同名电视剧在上世纪90年代初播出,引得无数老知青洒下热泪。这一幕说的是男主人公吴振庆和徐克返城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便以“倒煤”为生,不料路上遇到了“顺手牵羊”的,便有了这血淋淋的一搏。

一部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某一社会问题的缩影与折射。上述这一幕,便集中反映了返城青年就业难的问题。10年间,累积的成千上万个徐克、吴振庆,他们是被命运之手狠狠掷出的骰子,不知自己何时停转、转向何方。如书中所言,“时代的风标陡转了一个方向的时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这一座北方城市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人--他们满脸镂刻着失落,他们神情恍惚,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如同刚刚经历大迁徙却仍未寻找到归宿地的游民……”

细细翻开中国的就业年轮,你会发现,这是伴随着祖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起伏颤动的图谱。它不是光滑的曲线,有时充满了尖锐的波折。

建国初期的就业难。长期的战争、的统治,使社会经济停滞不前,荒芜凋敝。旧社会遗留的各类人员和新时期大量工人、青年,亟待就业。

后期的就业难。“泡沫经济”破灭后,一批建设项目下马,等待解决工作问题的人们激增。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长达十余年的上山下乡,也是当时政府解决就业难的对策之一。

改革初期的就业难。1979年开始,中央决定,城里毕业的青年学生不再上山下乡,已上山下乡的逐步回城安置。10年间累积的青年就业问题,一时间成为令上千万家庭与整个社会苦恼的问题。

经济体制转型期,由“国企”转型成批工人下岗造成的就业难。

2008世界性金融危机与就业难……

就业问题可以说在新中国任何时期从来就不是一个令社会轻松的话题。

值得庆幸的是,在每一次波折后,我们依然向前。党和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就业难题。比如“再就业工程”,就有效地化解了建国以来下岗职业的再就业问题。绝大多数下岗职工成功实现再就业,较好地化解了经济体制转型期出现的失业高峰。再比如,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团中央在全团范围内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截至2011年9月5日,各地各级团组织开展了240余场以“见习助就业・牵手毕业生”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见习岗位对接活动,参与见习基地近6000家,总计提供见习及就业岗位7.5万余个,近10万名青年参加了对接活动,近4万人成功上岗见习。

2008年开始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令“就业”难上加难。海外订单的减少,造成我国沿海部分地区集中出现了中小企业运转困难的局面。而农民工就业,是青年就业的一大主体。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使一些外资企业撤出中国或缩小业务规模,一些民营企业减少聘人名额,全球整体经济放缓,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这就对青年就业的另一个主体--大学生群体,造成严重影响。

时也?命也?

同样一场“危机”,有人悲叹谋生不易,有人却在时代的变化中看到了希望。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新职业为例,就在这几年,陆续出现了不少新职业,其中包括皮革护理员、调味品品评师、动车组司机、婚姻家庭咨询师、豆制品工艺师。这些都体现了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局、人们对生活的精细要求和情感方面的困惑……

反过来说,“就业难”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命题,同时也是个“虚命题”,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后的解决,依靠的是全社会,从政府到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最后,还是引用电视剧《年轮》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与困于“就业难”的朋友们分享:

“生活,小的时候,你没能把我们怎么样,今天你更不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要把握住你,我们会把握住你。和我们的共和国结成生死情结,一道去设计明天,我们自己的和你的明天。”

上一篇:青年关注 第7期 下一篇:就业那些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