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07:11:24

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摘要 总结了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对策,以期为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现状;必要性;对策;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S759;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98-02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

CUI Dong-li DU Sheng-li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00)

Abstract Status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 was summarized,an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edible forest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ystem was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edible product quality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

Key words edible forest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monitoring system;status;necessity;countermeasures;Beijing City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果品、蜂产品在人类日常饮食过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但是因利益驱动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超量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致使产品在安全和品质上大打折扣;同时,由于林果、蜂产品市场是由众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者组成的,其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监控难度大,使得产品不安全因素贯穿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导致产品的产地环境污染、农药和重金属超标等现象发生,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保证消费者对食用林产品的消费安全,为保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

1 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食用林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逐渐显现出不容忽视的安全漏洞。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市90%的果园果树病虫害防治仍然在使用已经禁用的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务中心从2011—2012年的全市九大类水果的质量安全监测数据来看,仍有部分水果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禁用农药检出等问题,北京市林果产品中农残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也成为污染食用林产品的一条主要途径。

1.1 北京市果园环境安全现状

一是土壤污染。土壤是农林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北京市各区县部分果园附近开铁矿、建工厂,空气中尘埃超标,影响果实外观;水体和土壤遭到污染,重金属超标,影响果树生长发育。二是果农在安全质量方面的认识不足。北京市大多数果园生产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其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种植水平,一味追求产量,对果品的外观、口感和品质安全极少重视。据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务中心在实地调查和走访中发现部分果园仍存在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在防治病虫害时盲目提高农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等问题。三是果实膨大剂、增红剂、催熟剂等激素的超标使用。果实诱人的外表和反季节上市所带来的利润,使一些果农及不法商贩在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超标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甚至使用违禁药品,损害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四是与可食用林产品相关的国标、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已制定相关法律、国家标准,但是主要侧重于粮食、蔬菜、油料等农产品的规定,对可食用性林产品的规定涉及较少,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五是生产技术标准实施不到位。北京市果园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果农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化技术生产,造成了一些资源浪费和违规操作现象,影响了果品的安全性。六是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职责尚不明确,存在多系统检测机构并存的现象;此外,还没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控体系来对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控。

1.2 机构建设及职能现状

一是机构建设缓慢。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应由属地进行监督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京郊14个区县在机构建设方面发展不均衡,有的区县有岗位但是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明确落实责任,在工作和人员配备上处于“挂空挡”状态;有的甚至还没有从农委接管此项工作,极大地影响了食用林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自上而下的顺利开展。二是职责权限不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涉及的机构多,职责尚不明确,对职能部门的正常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2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2.1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顺应当前形势的基本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可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立适应全球发展趋势的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确保消费安全,促进北京市可食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2.2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的现实要求

食用林产品安全既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林农果农的切身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近2年来对北京市九大类水果的质量安全监测情况看,由于没有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北京市部分可食用林产品不能实行从地头到消费者的全程监督,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测和检查,导致部分水果仍有农药残留超标和禁用农药检出等问题的存在,全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加强林果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用林产品,已成为新形势下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1-4]。

2.3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北京市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及时发现生产环境、管理措施或生产投入品对可食用林产品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加以控制,促进可食用林产品向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避免由于质量安全因素而导致产业受损甚至毁灭,保障北京市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

3.1 健全组织机构

从市到区县设置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负责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主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层层抓落实。

3.2 健全相关法律及标准体系

制定用于规范可食用林产品生产、管理中质量安全性方面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可食用性林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的组织机构、机构职能、操作规范、评价结果的适用性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得可食用性林产品评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根据已有的标准,以及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出适合北京地区的标准、行规、方法,使得北京市的食用林产品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5-7]。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队伍水平。

3.4 创建食用林产品安全信息化网络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8-11],通过信息平台及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标准,通过网络依法公开生产许可、经营许可、质量抽检结果等有关信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公开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让不安全的食用林产品无处遁形。

3.5 加大无公害认证力度

无公害认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无公害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实施严格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加上证后的有效监督,能较好地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保证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果品生产企业280家,产品382个,认定产地规模1.33万hm2。但相对于全市约15.4万 hm2果品面积来看,北京市的果品认证率还不到10%,远低于全国平均30%的认证率水平。加大无公害认证力度,将有利于提高北京市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6 加大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与宣传

食用林安全生产过程中禁用或限制施用很多农药和肥料,应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加大对生产农户的培训,使生产技术标准落到实处。北京市30万户果农是安全果品、蜂产品生产的具体实践者,同时也是安全也是生产的受益者。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了不同行业、不同区县的农民田间学校400余所,成为科技成果惠农的重要载体。依托这一平台,实用的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措施教授给农民,使他们尽快掌握运用到生产中,并辐射带动周边果农的生产,整体上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和全市食用林产品生产水平。同时,把林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宣传方案,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营造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总之,随着食用林产品多样化和京郊林果观光采摘业的发展,以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现实要求,建立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是当下迫切解决的实际需求。

5 参考文献

[1] 靳春霞,刘强,贺永春,等.宁夏林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展构想[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88-190.

[2] 汪阳东.试论我国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7.

[3] 葛文杰,董淑兰.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农业会计,201(4):15.

[4] 周绪宝,欧阳喜辉,郝建强,等.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6):6.

[5] 于军生.淄博市无公害蔬菜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6] 廖新福,谭慧林,张志东.农药残留对农产品的污染及控制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2):80-82.

[7] 聂继云,董雅凤.果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果树,2002(1):44-47.

[8] 刘传德,周先学,牟建进.果品质量安全监控对策[J].北方园艺,2007(10):64-65.

[9] 罗亮,岳永德,汤锋,等.我国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简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25-26.

[10] 周泽义,梁建平,盖良京.北京市食品中农药污染和控制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2001(3):13-16.

[11] 王大宁,董益阳,邹明强.农药残留检测与监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发展生态蚕业在广西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的... 下一篇:商丘市推进放心菜工程的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