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9-28 06:54:49

城市绿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摘要:阐述城市绿地概念、建设意义、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最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主题,通过绿地建设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对城市的小气候加以改造。

关键词:城市绿地 城市环境

城市绿的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在高密度大容量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绿地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因素,又有人工建设的因素,都在为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居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而城市绿地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1 城市绿地的概念和建设意义

1.1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予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并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净化空气污染。在绿地系统中,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种群间相互协调,形成具有季节变化和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群落,通过群落自身的生态效应对城市的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城市绿地的建设意义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氧气被大量消耗;烟灰、粉尘、放射性物质、强烈致癌物漫天飞舞;光化学烟雾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某些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污染的大气不易散去,形势更加严重;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骤增,汽车尾气的污染火上加油。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当今城市绿地建设必须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城市绿化的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个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达到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城市绿地规划应不仅要建设城市的绿地规模,更要挖潜增效建设城市绿地最本质的内涵,即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不是形式。要达到以上要求,绿地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2.1 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土地。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绿化祖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城市绿地率2000年达到25%,2010年达到30%;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要求全国城市编制和修订绿地系统规划,说明我国政府对城市中绿地指标的重视。这一指标的根据是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证明的,不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对其生态平衡具有临界幅度的意义,即达到或超过这一幅度,生态环境有望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

1.2.2 依靠科学的植物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态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城市提供一个良性、可循环的生活环境。

1.2.3 充分发挥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城市的小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及调节生态平衡。

1.2.4 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提高社会公益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的竞争能力。

2 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

城市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景观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

2.1 调节小气候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米至100米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温度为27.5度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度,比的地面低6―7度,比柏油路面低8―20.5度,而在冬季,草坪表面温度比地面温度高4度左右。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以提高空气湿度。据试验,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地区高10%--20%。

绿地和绿树的分泌物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尤其在消除城市噪音方面 功不可没。据测定,尖杂的噪声传到浓密的大草地,顿时大部分消失;雪松、龙柏和桧柏等树木的树冠大约能吸收音量的25%,其余75%的音量经过反射也减弱许多,使居民减少烦恼,感到舒适、轻松。

城市绿地和绿树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中负离子的数目得到相应提高。虽然不可能达到海滨、瀑布和喷泉那样的程度,但是物以稀为贵,哪怕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增加几十个负离子,对城市居民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也是十分有益的。

2.2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2.1 城市绿地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空气中碳养平衡。根据资料,每亩绿地每天吸收二氧化碳900公斤,放出氧气600公斤,每亩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放出氧气750公斤,可供1000人呼吸需要;人每小时呼出二氧化碳约为38克,所以白天约有10平方米的树林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由此可见,一般城市中人均绿地面积至少应为10平方米,才可以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如要使空气保持清新,则要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及城市活动等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现在汽车尾气对空气的影响。

2.2.2吸收粉尘、减少污染。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吸附空气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和粉尘,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的。如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很好的吸收作用,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气体。三是吸收放射性物质。绿地中的树木不但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可以起到过滤吸收作用。因此在有辐射性污染的厂矿周围,设置一定结构的绿化林带,在一定程度内可以防御和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2.2.3 吸收有毒气体。 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很多,在一定的浓度下,有些植物对其有吸收和净化的作用。臭椿、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等都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2.2.4 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较少,有些植物本身还能分泌杀菌素。根据法国试验测定,在百货商店每平方米空气中细菌含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为1000个,林区为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细菌含量差7万倍。可见绿地对杀菌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2.2.5 减弱噪声。 城市绿地特别是林带对减弱城市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 8分贝,4.4米宽的绿篱可以降低6分贝。这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树木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使其减弱。

3. 城市绿地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3.1 对已确定的地块,应尽可能将原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在城市规划中规划师与建筑师的出发点是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绿地环境,保持自热生态。绿地规划和建设时应特别注意表层土的利用,表层土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避免大规模的挖填和大量引入客土;对现状植物尤其是古树、名木应加以利用和保护;规划布局时应保存原有溪流、水塘等具有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的要素,减少对自然排水的干扰,尽可能的利用原有水系统确保生态平衡。

3.2 做好植物搭配,确保“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城市绿地和居住环境体现时间、生命和自然变化的要素。城市绿地设计应注意植物的多样性,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性,合理选配植物,适地适树。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避免外来树种,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形成具有自生能力、自我维护能力、抵抗外界干扰的生态环境。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生态城市的要求。

3.3 对城市水环境的处理要保护原有水系统,注意对雨水的收集、合理利用中水、增加地面透水性、地表水和环境充分融合等方法,构建良好的城市水系统。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把自然留在城市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人为环境。自然是最美的,华而不实的人为景观只是人工造景的堆砌。

上一篇:城市林业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和发展对策 下一篇:对住宅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