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8 06:39:24

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方法探讨

摘要:学习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枯燥、单调),施教者如果再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怎会吸引学生?又谈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显然,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这种态度呢?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磁性”课堂环境;方法

一、构建和谐兴趣乐园,让学生欢乐愉快的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人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培养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使兴趣得以持续、深人、提升为志趣。通过手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

二、把权力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时间是学生的时间。如何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重教不重学转化成重学不重教,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在互动中使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把机会留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角色的转变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平台。 教师应关注、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要变传统的“讲、练、评”为“练、评、讲”。 课堂要从学生的练习开始,然后学生互评,学生自己能讲明白的让学生讲,学生弄不明白的共性问题由教师讲。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课堂上也是如此。为了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 学生在练习时会更认真、 更仔细,关注度更高。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学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我们要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励学生成功。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方面更聪明。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自己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过程中,把教材内含的知识成果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去获得更大的成功[1]。

四、敞开宽容情怀,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要心胸开阔,不去计较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去计较学生对自己的态度,特别当学生在课堂上犯了严重的错误,而自己又感到内疚时,教师决不能采取强迫手段进行严厉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会造成师生对垒,变成势不两立。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体验,健康的个性才能形成“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五、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学习

在课堂中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以威严的面孔出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战战兢兢,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尊。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要嗤之以鼻,用各种语言去进行讽刺、挖苦。而是要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3]。老师尊重了学生,给了学生一份可贵的自尊,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动力,在课堂上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了,进而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六、实施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6.1 抓知识的疑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这些疑难点。我们可以“处处设伏”,对重难点不断引导、认真剖析、适时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6.2 抓思维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自发地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入手,运用多种设想,进行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6.3 抓学生的兴趣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此点,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七、总结

总之,一个在完全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的学生,他的思维是活跃的,他的学习是快乐的,也是主动的。因此,作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一个艺术家,把教的艺术、学的艺术有机地融合起来,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自如,学生才会学得开心,达到“教学相长”、“和谐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郝芸。 基于教学交互角度的课堂环境分析[J]。 学理论,2013,(11)。

[2] 柴秀兰。 创设愉快课堂环境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 科技信息,2013,(6)。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下一篇:浅谈体育锻炼对塑造中学生健康个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