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就业指导

时间:2022-09-28 06:27:18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就业指导

摘要:高校学生就业情牵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就业指导是引导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工程。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高校就业指导的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就业指导;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就业指导提出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要确立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好、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努力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得到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既要注意面上的工作,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就业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

二、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1.就业指导的目标不够明确。就业目标是就业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相当一些就业指导工作者只在认识上确立了就业指导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这一现实动机,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有的甚至狭隘地认为就业指导就是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忽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把就业指导的重心放在制作求职材料,面试,签订协议等技巧环节。这种认识造成了就业指导人员和接受就业指导的学生都把顺利就业、一次就业率看作唯一目的,短视心理、短期行为严重,过于强调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与速效性,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创业教育等,导致学生对个人潜力和未来社会发展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出现岗位需求和人才流向不和谐,这与科学发展观发展的要求是相悖的。

2.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狭窄。就业指导的对象目前主要是毕业生,多为季节性指导,缺乏连贯性。而现实中每个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工作,不是在他毕业时才确定的,而是在他考入大学时就已有了职业基本方向,具备了择业的雏形,因此,高校应该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方面的指导和培训,这样可以及早使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尽早地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在今后几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或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争取在毕业时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目标。

3.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较为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课、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进行“灌输”。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显示,就业的专题讲座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最主要形式,其次为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而提供“就业法律、政策指导”及“就业心理辅导”的比例则相对较小。提供“到对口单位深入实习”的比例最低。形式的单一,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1.20%,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6.43%;相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29.41%、13.51%。这表明高校目前提供的就业指导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高校就业指导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对我们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原理,已经成为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高校就业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自觉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明确就业指导的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就业指导作为引导大学生成长、自我完善、自我设计人生的手段,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创造有利学生成长、发展并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教育环境。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自立自强精神,主动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去。要帮助大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择业观,避免盲目攀高,盲目挑剔,现实合理地选择职业发展道路。

2.拓宽就业指导的范围。大学生活是人生重要阶段。性别、专业、年级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就业对他们来说同等重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很多大学生四年的追求。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知水平比较低,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把自己摆在合适的地位上去求职。因此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全程化。从层次上,一年级新生,侧重于进行就业意识和成才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协助他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大学二、三年级,主要侧重进行高质量完成学业的途径与方法的指导,协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增强就业能力。大学四年级,主要根据形势的要求及学生就业存在的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敬业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他们对社会负责。

3.丰富就业指导的形式。就业指导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在巩固传统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领域。(1)优化常规的指导手段。高校就业指导比较常见的方式有校园招聘会、专题讲座、咨询、座谈,就业指导课等。招聘会搭建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平台。专题讲座要扩大主题范围,可聘请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毕业生等,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丰富就业知识。通过咨询、座谈,可了解学生的求职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意见。就业指导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2)开展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就是通过对求职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假象以及在假象基础上的演示或即兴练习,尽可能创设逼真的场景和氛围,强化毕业生的角色意识和运用技巧的能力,克服怯场和畏惧心理。(3)创造更多实践、实习机会。通过实践把抽象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应用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指导工作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创建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做社会兼职,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层意识,还能及时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积累工作经验。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略谈职场招聘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