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28 06:04:57

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摘要】满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满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东北经济建设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燃料”、“引擎”和“减震”作用。因此,我们应处理好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通过挖掘满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助力。

【关键词】满族文化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关联

作为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满族,其历史非常悠久,在古代时被称为肃慎,在东汉时被称为挹娄,魏晋时被称为勿吉,隋唐时被称为、辽宋时被称为女真,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宣布定族名为“满洲”,在民国后被称作满族①。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满族文化。满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东北三省满族文化的现状

满族的民俗民风在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沉淀下来,给人们留下宝贵的、耐人寻味的历史遗迹和事件。庄福林先生在其所著的《叶赫研究》中,详细地谈到满族民俗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即民族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②。通过对满族服饰、满族饮食、满族住宅、满族婚嫁、满族信仰等这些满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挖掘满族文化的内涵。

满族服饰。满族人穿袍褂,这是因为东北地域气候寒冷,满族人以打猎为主,这种袍褂有利于骑马射箭,在其狭长的袖口处有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状像马蹄,俗称马蹄袖,又叫箭袖,满语称为“哇哈”。这种袖既可以保护手腕和手背,又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抵御寒冷,极具民族特色,并且非常实用。后来,人们把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称为旗袍,开始的旗袍是宽松的,前后左右都开叉,但是后来腰身变瘦,前后开叉变成左右开叉,逐渐朝合身的方向发展。慢慢地它成为中国妇女喜欢的服饰,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服装,它凸显了东方女性的曲线美。

满族饮食。满族人的主食是以谷物为主,包括小米、高粱、玉米,小豆和大黄米等,具有多黏食,口味酸甜的特点。主食主要包括饽饽(满语,是块状面食的总称)、黏食(如黏豆包、黏火勺、苏耗子、打糕、切糕等)、各类米饭(如玉米饭、高粱米饭、大黄米饭、小米饭等)③。副食以猪肉和酸菜为主,有名的菜肴包括白肉血肠、火锅、酸菜、大锅肉等。另外,满族人非常喜欢饮酒,这与东北的地理位置有关,地处高寒地带的东北,冬季漫长寒冷,而喝酒可以驱寒。并且满族人不分男女皆有吸烟的习惯,这是因为满族人生活在山林原野间,吸烟可以驱赶蚊虫。

满族住宅。满族房屋多为坐北朝南,满族人的庭院又叫做“院子”,四周是用砖、石块或土堆砌而成,或是用细木杆编成“樟子”,这被称为“院套”。院门正面对着的就是正房,房屋格局一般情况下为一栋房三间,西边的两间房为卧室,东间开房门,这种格局的房屋一般被称为“口袋房”。另外,满族人在卧室的南、西、北或南、东、北三面搭住火炕,被称作“蔓子炕”,还有火墙、火地等,这主要是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满族婚嫁。满族人实行一夫一妻制,礼仪比较多,主要包括订婚和完婚两个阶段。一般说来订婚阶段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说媒、相看、定亲、“男下女礼”;完婚阶段包括――迎亲、打下处、插车、拜天地、拜公婆、宿帐篷等环节。此外,满族人结婚一定会宴请宾客,人越多越热闹,这无疑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祥和的气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满族婚嫁仪式逐渐被新式婚礼所取代,但是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某些地区又恢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嫁仪式。

满族信仰。满族人信奉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崇拜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如天地、山河、动物和植物等都有自己的神灵,这些神灵在冥冥之中保佑着所有人。“萨满”是萨满教活动的主要人物,其涵义是“替别人祈祷的人”。“萨满”包括两类人:“家萨满”和“大萨满”。前者是指他们只给自己家族的老祖宗跳神;后者是为别人治病驱邪的人,又叫“大神”。通过跳大神为他人治病实质上是一种迷信活动,我们应该取缔。

通过了解东北三省满族文化的现状,我们能够挖掘出满族文化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满族文化是我们东北人的精神文化资源,满族的特色饮食、民族服饰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还有满族人具有尊老爱幼、勤俭朴实、崇尚礼仪的光荣传统,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和大力推广的优秀的民俗民风。

满族文化资源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文化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同理,满族文化与东北地区经济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决定着经济素质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满族文化,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振兴东北地区经济。

首先,满族文化能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燃料”。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发展的越快,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丰富,经济也就越发达。满族人具有开拓进取、敢做敢为、勇于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的大无畏精神。另外,满族人重义气、重礼仪、热情豪爽,这些优良的品质是我们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备的精神文化资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燃料。

其次,满族文化能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既然文化与经济的交集就是文化产业,那么满族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这种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点。例如,以满汉全席为标志的饮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以旗袍为代表的满族服装,已被全世界的人们所认可、接受和欣赏。满族文化的这些优势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引擎”的作用。

最后,满族文化能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减震”。为了缓解东北地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借助文化的力量,特别是通过挖掘优秀的满族文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因为文化是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粘合剂和缓冲层,它能够起到连接和的作用。只要东北三省政府能够重视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并深入挖掘满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其历史文化特色,就能够吸引大量的中外旅游者,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解决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长白山地区不仅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满族的发祥地,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长白山的气候会影响到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重视满族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这对我们振兴东北地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挖掘满族文化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满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东北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④。另一方面,满族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满族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地烙在东北人的心中,使东北人具有更强的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此外,满族文化能丰富东北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东北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稳定。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养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加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因此,挖掘满族历史文化就意味着我们在落实党提出的战略目标,意味着我们在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同时挖掘满族历史文化是社会和时展的迫切要求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在东北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上,生活着淳朴、慷慨、热情、善良的满族人。他们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满族文化。⑤在建国初期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满族文化为东北经济与工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会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东北经济与工业的发展和振兴起到促进、协调、稳定的积极作用。只要我们充分重视满族文化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宏伟目标。(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840032)

注释

①雷淑媛:“发扬满族历史文化,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城市文化建设”,《满族研究》,2008年第4期。

②庄福林:《叶赫研究》,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82~189页。

③尹锡庆:《珲春满族》,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146~151页。

④施立学:“满族文化资源与振兴吉林经济”,《协商新报》,2007年8月7日。

⑤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44~148页。

上一篇:客邮业务及其对我国近代邮政的影响 下一篇:王充鸿儒观之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