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情境型课文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8 05:25:52

小学英语情境型课文教学方法探讨

教材是核心教学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要大胆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这些新理念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研读教材和概括知识体系的能力。纵观各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虽编排体系不尽相同,但课文类型大致可分为功能型、结构型、情境型、信息型和混合型五类。而情境型课文是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较多的课文类型,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方法如果不正确,会导致课文情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率低下、知识技能训练得不到落实等现象。因此,教学课文之前,需先分析课文的类型,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情境型课文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情境型课文的特点

课文情境性强,对话内容有较强的情节性和一定的趣味性;新单词较零散,不在同一词域内,功能性词语或用语较多,语言重点重复性不大,可替换性不强;具有一定的可表演性。

二、情境型课文的教学要求

1.能理解课文内容――听、读课文后能完成一些听力和阅读理解的任务。

2.能在情境中理解、听、说、读课文中的新词句以及功能用语。

3.能流利地(分解色)朗读课文。

4.能表演课文,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能根据相关情境创编课文并表演(弹性要求)。

5.能读懂与课文内容相关、程度相当的阅读材料。

三、情境型课文教学方法

1.创设场景,引生入境

情境是语言的灵魂,情境型课文无论是以对话形式呈现,还是以语篇形式呈现,都具有完整的语言情境,教学此类课文,要结合课文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将语篇情境形象化,让语篇中的人物、场景、故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形象。整节课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大情境,而大情境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小情境构成的。小情境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依次呈现,学生在一个个情境中感受语言意思,体会语言用法。

2.滚动呈现,攻克难点

情境型课文的功能语或用语较多,生词又比较零散,整体呈现课文,学习难度比较大。因此,情境型课文的呈现,可采用一段有联系或有情节的情境把新词串起来呈现,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先学习新词,再紧扣对话情境或按对话顺序分层呈现课文内容,以滚雪球的形式逐步呈现完整的课文内容。这种呈现方式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不破坏课文的情境。

3.讲练结合,突出重点

情境型课文因为功能语和新词多,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本节课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在整册书中的地位,明确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等,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重点语言知识的学习要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明确语义后,再进行一定的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适当的操练之后再创设情境进行运用练习。

4.搭建支架,情境表演

情境型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表演课文,学生是否能顺利表演课文,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搭好课堂支架,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与支持,为学生构筑知识体系、搭建脚手架。为学生表演课文搭建支架的方法很多,其中板书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好的板书简单明了,能恰到好处地呈现课文脉络和重难点,学生顺着板书提供的线索,就能顺利表演课文。图画或简笔画也是有效的方法,好的图画能像连环画一样展现课文情节,鲜活的课文场景能让学生复温课文的故事情节,使表演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使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脱离支架的帮助,自如地、创造性地表演课文。

5.适当输出,巩固应用

学生学习英语必须经历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过程,在充分输入的基础上,必须有适当的语言输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语言知识、掌握技能。因此,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应创设一个适合本课语言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运用、体验本课重难点。情境任务的难易和占用的时间依教学情况而定,如时间不允许或学生达标不是很理想时,可在下课时进行。

本文总结的是小学英语教材中情境型课文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能一概而论,以上所述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单位 陕西省镇安县教研室)

上一篇:简论初中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艺术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