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数字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探微

时间:2022-09-28 05:12:59

汉英数字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探微

一、风俗习惯

自古以来,不同地区同一民族,生活习惯尚且不同,更何况不同民族。汉英习俗差异性以“狗、猫”最为典型。与之相关的习语多为贬义,如“狗苟蝇营、狗续貂尾、狗彘不如”等。中国人眼中的狗其实是各类人的丑态。而英国人将dog视为同伴。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Dogdoesnoteatdog(虎毒不食子);helpalamedogoverastile(济人之急)等。可见,英国人心中的dog与人是equal的。常言猫狗不分,中国人对猫好过狗,如“背弓如猫,腰壮如熊”;而cat在英文中不及dog,如:Thecatshutsitseyeswhenstealingcream.指“掩耳盗铃”;letthecatoutofthebag.表述为“泄露天机”。

二、民族心理

思维方式是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在形成民族心理差异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较为适宜的居住场所,几千年来,人们信仰阴、阳二论,认为万物由两极构成,如《易经》所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偶数被视为吉祥之数。如“两全其美(tobecompleteinbothrespects)、八斗之才(amanofgreattalent)、十全十美(bedonetoperfection)”等。与之相反,英国人的祖先栖居于环境十分恶劣的岛国,征服欲望极强,认为万物是对立的,对奇数甚为偏爱(13除外)。如inseventhheaven(心情愉悦);givethreecheersfor(三呼万岁)等。

三、

佛教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唐•杜牧《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见当时佛教的盛况。西方上帝主宰一切,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救者,天助也);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God在第七天赐福人类,英国人对代表着圆满的数字seven倍加青睐。《圣经》中提及的如theSevenHolyVirtues(七美德);TheSevenSacraments(七圣事);TheSevenDeadlySins(七守护神)。奇数13却为不详之数。据说犹大以接吻为暗号,出卖了耶稣,使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用AJudaskiss比喻那些阴险背叛的小人。门牌号、停车场号、宴会桌号等都有意避开thirteen。

四、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人认为国家、社会利益优于个人利益,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认为凭自身能力为个人荣誉奋斗是一种美德,如“EveryoneforhimselfandGodforus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Selfisourcenter.(自我是中心);Everyoneisthearchitectofhisownfortune.(每个人都是自身幸福的建筑师)”。对money的理解亦不同,汉语有“视金钱如粪土”一说,而英国人认为“Moneyisthekeyopensalldoors(金钱是打开一切门户的钥匙);Moneytalks(钱能通神);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服从于金钱(Allthingsareobedienttomoney)”。

五、历史典故

汉英习语有不少源自历史典故,对它们不能仅从字面理解。如“一鼓作气(曹刿)、一字千金(吕不韦)、七擒七纵(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源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源自《圣经》的如thegoldenbowlisbroken.(幻想破灭);turnadeafear(置若罔闻);turnone’sfacetothewall(心灰意冷);turntheothercheer(宽大为怀);seeone’sback(一知半解);showone’shorns(原形毕露)。源自希腊神话的如Brandfromtheburning(劫后余生);DamonandPythias(莫逆之交);restonone’slaurels(固步自封);Sphinx’sriddle(难解之谜);swordofDamocles(岌岌可危)等。

六、10以内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一逐步产生万物,赋予万物以存在的灵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5]汉语的“一”字常用引申之意。如:一穷二白(bebackwardbotheconomicallyandculturally)、一念之差(afalsestep)、一视同仁(treatequally)、一丝不苟(bestrictinone’sdemands)、一目十行(readterriblyfast)、一窍不通(knownothingabout)、一言既出,驷马难追(whatissaidcannotbeunsaid)。上述“一”字与one的意思截然不同,one与a/an同意,无特殊寓意。数字“三”和“九”在汉语中属非常规満数,形容“数量之多、程度之深”。《说文》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这里的“三”是天、地、人的道术。“上方一画为天,下方一画为地,而居中一画则为人,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宇宙观。”[6]故汉语中有数不尽的“三”。西方的three是上帝三位一体(Trinity,指圣父、圣子、圣灵)的象征,也被赋予深意。如Whenthreeknowit,allknowit.(三人知,天下晓);Numberthreeisalways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不同在于汉语的“三”字多含比喻意义,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Romeisnotbuiltinoneday)、两面三刀(beadouble-dealer)、三番五次(repeatedly;somanytimes)、狡兔三窟(afoxypersonhasmorethanonehideout)、犒赏三军(feastone’svictorioussoldiers)、三教九流(peopleinvarioustrades)、火冒三丈(flyintoarage)、连中三元(firstonthelistforthethreedegreesinsuccession)等。《说文》又曰:“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穷尽之形。”意思是说,九,阳的最大变数。字节像事物曲折变化直至穷尽的样子。“九”是“久”的谐音,故汉语中的“九”字有多、神秘、极限、天长地久等意。如“九五之尊(theroyalprerogative)、九死一生(aslimchanceofsurviving)、九牛一毛(adropinthebucket)、九牛二虎之力(allone’sstrength)等,而英文中的three和nine无此喻义。“任何语言的语音结构都是有限的,而客观对象则是无限的,用有限的语音结构去表现无限的客观对象,便有了谐音词语,故谐音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7]

汉字“四”因与“死”字同音,在中国被视为不详之数。含四的习语也多为贬义,如低三下四(humble)、四分五裂(bescatteredanddisunited)、狼烟四起(withalarmsraisedatallborderposts)、危机四伏(bethreatenedbygrowingcrises)、家徒四壁(aspoorasachurchmouse)、四面楚歌(bebesiegedonallsides)等。而英国人对“four”却情有独钟,认为它是power的象征,亦不忌讳。“六”是最吉祥的数字,如“六六大顺(allthebest)、身怀六甲(bepregnant)、三茶六礼(marrysomeonewiththeprosperceremonies)、六畜兴旺(thedomesticanimalsareallthriving)、六道轮回(thesixroadstorebirth)”等。但英文的six并不受人喜爱,从习语中,可见一斑。atsixesandsevens形容事情“乱七八糟”;knocksomebodysix指“给人以致命打击”;sixpenny指“便宜货”。“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与祭祀死者有关,不得人所爱,常比喻事情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如“七拼八凑(piecetogether)、七扭八歪(irregular)、七嘴八舌(allsortsofgossip)”等。而seven在西方文化中却是个十分神圣的数字。因此汉语中“七、八”不能与英语seven;eight混为一谈。汉字“八”与“发”谐音,在中国倍受欢迎。很多人对这几组数字:168(一路发)、918(就要发)、518(我要发)尤为痴迷。含八的车牌号、电话号、门牌号的价值也是一路飙升,一“发”到底。含“八”的习语多为褒义词,如“八面玲珑(beallthingstoallmen)、八方呼应(echofromallquarters)、八面威风(makeamagnificentappearance)”等。英文中的eight也有吉祥之说:《圣经》中寓为lucky,因有8人依靠诺亚方舟在大洪水中逃生;福音书上指manysonsandgrandsons,因耶稣的兄弟雅各生8子;婚姻中意味着happy,因两个戒指上下放置构成一个8的形状;8若被横放,则又是数字中“无穷大(∞)”的符号。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下,同样的数字,蕴涵的意义不同;在数量上,汉语的数字习语多于英语;在深度和广度上,汉英数字习语各有千秋。

七、汉英数字习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就是将不同的文化进行转化。作为译者,应灵活巧妙的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增添文化传递的准确力,以期达到文化成功交流的目的。汉英数字习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译法:

1、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

由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阅历具有相似性,有少量习语,在字面、隐喻方面的意思相同或相近,此类习语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此方法既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特色又能使译文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起一石二鸟的作用。如:“一成不变(maintainthestatusquo)、一言难尽(it’salongstory)、一劳永逸(onceandforall)、一叶知秋(Onefallingleafisindicativeofthecomingofautumn)、二龙戏珠(Twodragonsplaywithapearl)、十万火急(extra-urgent)、十生九死(anarrowescapefromdeath)、一分耕耘,一分收获(equalpayforequalwork)、一招不慎满盘皆输(onefalsemovemaylosethewholegame)、一心不可二用(Nomancandotwothingsatonce)”等。

2、套译法(CorrespondingTranslation)

套译法即用译文同义习语去套译原文习语的一种翻译方法,归属于归化译法。有很小一部分数字习语,在内容、形式、修辞手法、比喻意义上都相同或相近,在不损害原文的情况下,可使用套译法。这种译法,不仅使原文能够保持本身的特色,还能使读者感受更为亲切。使用套译法时,要注意原文中的地理环境、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文化蕴意。如:“千钧一发(hangbyahair)、一败涂地(tomeetone’sWaterloo)、孤注一掷(killorcure)、接二连三(Oneafteranother)、半斤八两(Itis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零七八碎(oddsandends)、评头论足(huffandpuff)、样样通无一精(jackofalltradesandmasterofnone)、五十步笑百步(thepotcallingthekettleblack)、三思而后行(Thinktwicebeforeyoudo)”等。

3、意译法(FreeTranslation)

意译法指译文与原文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一种翻译方法,也属于归化译法。有些习语,没有办法进行直译或套译,译者只能摒弃原文特色,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自己对原文意思的揣度,用相同的意思将原文表达的内容以不同形式展现给读者。此译法需把握好尺度,多一分、少一毫,都会改变原文初衷,故在遇到死角时,采用两种归化法,力求将原文意思进行精确转换。以下几组习语,均采用了意译法:“多此一举(giveapplestoorchards)、九死一生(anarrowescapefromdeath)、一不做,二不休(inforapound)、南柯一梦(afonddreamorillusoryjoy)、三长两短(Ifanythingshouldhappentoyou)、颠三倒四(disorderly)、五风十雨(Everythinggoessmoothly)、本末倒置(Putthecartbeforethehorse)、六神无主(outofone’swits)、七窍生烟(pissedoff)”等。4、释译法(ExplanationTranslation)释义法是指在翻译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成语、典故时,使用解释说明的手法,按语义、修辞或句法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解释说明性质的词汇,补充说明原文的意思。此译法,需译者将解释的内容与译文相互融合,将原文意思准确传递给读者。在双语文化或差异很大的情境中,当译文不能够直接说明原文的意思时,应使用此译法。在翻译时,为保持原文特点,保证译文准确度,常使用释义注释译法。如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习语:“theSwordofDamocles(悬在达摩克利斯头上的剑——临头的危险);CuttheGordianKnot(斩断戈耳迪之结——快刀斩乱麻);“AProcrusteanBed(普洛克路斯贰斯的床——削足适履);TheAugeanStable(奥吉亚斯的牛圈——积弊)”。源自《圣经》的典故:“Adam’sApple(亚当的苹果——喉结);SaltoftheEarth(世上的盐——精英);SellOne’sBirthrightforaMessofPottages(为碗红豆汤出卖长子继承权——因小失大);ThewritingontheWall(墙上的字——大祸临头)”等。

八、结语

习语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它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之中。本文通过对10以内汉英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发现汉英习语中数字文化蕴意受不同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和历史典故的影响。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一定要将译文与原文所折射的文化进行精确转化,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在不失原文韵味的基础上,仔细揣摩、推敲,译出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的习语,从而达到有效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

作者:董栋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上一篇:诌议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 下一篇:乡村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