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水画廊——记忆与想像中的山水速描

时间:2022-09-28 03:25:18

九水画廊——记忆与想像中的山水速描

旅行路上的风光,在过往的人生中,像是一幅淡雅的山水国画一样,有些让你难以忘记,有些给你别样情怀,有些让你留恋其中。喜欢纵情山水,喜欢行走,喜欢行走时遇见的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景。这样会让我的思维更丰富,让我的想象更妖娆。而写下的文字更富有神韵,很久以前,就有朋友对我说起北九水的风光,但我都是过耳不留。有一次,大概是四年前的秋天,和朋友一起去北九水附近的一个地方,下了车,在弯曲山道的一边,看到郁郁青青的树,五彩斑澜的树叶,在风中摇曳。彩色感与层次感十分分明。十月的阳光如瀑布一样从头顶倾泻下来,水晶般透明。山地边缘,有一处红瓦白墙的房子,有一个老奶奶坐在那里择菜,神情安然,与世无争。那一刻,感觉像是人在天堂一样轻松和美好。好久没有晒到这样的阳光,没有吸到这样新鲜的空气,没有这样心旷神怡的感觉了。天蓝得那样透明,毫无杂质。我攀岩而上,不远处的山岭绿树中是红酒庄园。

于是,我记住了北九水,这三个字,一个风光如画的地方。

真正去北九水,是四年后的清明,虽然不像十月那样灿烂,但阳光依旧温暖。头顶的天空依旧那样蔚蓝。风吹在脸上,柔柔的,很少走出城市,走出那个居住了多年的钢筋水泥盒子。像是一个刚出笼子的小鸟,心情和此时的天空一样明媚。恨不能自己插上翅膀,飞越九水画廊的每一寸山颠,每一潭水。看看大自然有多神奇。

是和一帮很小的男生去的,自然,心态也年轻了很多。

先解释一下北九水的来历。它是由来自千米山峰的山泉形成落差后,汇流而成,人称“九水画廊”。在古朴自然的内九水依景就水构建了18个寓意深邃的水潭,即“九水十八潭”,这些水潭大小不一,深浅不等,风格各异、意境妙合,是“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与山水灵秀的完美结合,展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一道更加亮丽的游览风景线。

北九水游览区位于崂山主峰的北部,白沙河中上游地带。这里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主,因地处巨峰北部,气温较低,适合低温带植物生长,所以又有“小关东”之称,是旅游度假绝佳之地。北九水的象形石随处可见,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同走进天然的雕塑公园。北九水位于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崂山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

先从一水说起———北九水的一水从孙家村村东之菊湾,从菊湾开始以前,先经过一个吊桥,桥长百米,人走上去有些站不稳,晃晃悠悠,有点像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铁索桥,我们一行人走上去时,有很多行人在上面晃,寻找那种刺激的感觉。有女孩子手把铁链,不时发出快意而恐怖的尖叫,大胆的男孩子站在上面跺脚用力的晃,桥悬在两个小峡谷间,下面是千丈深渊,人往下看,腿都抖得厉害。虽然有些怕,游人还是留恋在上面,晃悠着使自己体验既怕又惊险的激情体验。菊湾的南面有玉笋峰,北有黑虎山,两个山头相互夹峙着,中间为一个大涧,涧底巨石交错,姿态万千;这就是所谓的一水,很喜欢水里的石头,大概是经受了千年瀑布的冲洗,所以,变得光滑,圆润。用手摸上去,滑滑的,像是婴儿的脸,好多游客钻到大石底下拍照。我也忍不住跳下去,加入他们当中。

那巨石下面的大洞,很好玩,可以跑进去,像小时候那样捉迷藏。

北二水也是涧,涧中间大石相互垒迭,浑圆的立在那里,涧南有巨岩,名锦屏岩,石色苍翠。岩下潭水,锦岩倒影,波光涟漪。潭下的水因为倒映蓝天,所以,那水也显得格外的蔚蓝。我站那里看着那涧水,就像做梦一样,因为她的蓝,既不像海水一样的蓝,也不像天空那样蓝,而是毫无杂质的蓝,像云彩一样,让人想伸出手捞她的冲动。再往前行就到了三水,这俗称“鹰窝河”。三水于1967年建三水水库,为九水新景。水清澈靛蓝,从溢洪坝顶凌空跌落,如珍珠壁帘,晶莹夺目。坝东一峰如老僧打坐入定,名定僧峰,石纹披斜恰如衣纹;四水南北两峡对峙如门,名天梯峡,水自峡涧中涌出,银花四溅,声荡幽谷。三水建水库后,此峡已沉身库中,仅可见露出的对峙石壁。越过四水,就到了著名的“飞凤崖”,即五水。再行不远,是一片赫黄色的摩天巨崖。巨崖的石纹一律横向,这就是六水有名的“锦帆屏”,也叫做“锦帆嶂”,六水为北九水峰峦之险首处。涧北有黄褐色山峰耸立,远望如一匹骆驼临涧而卧,有昂首嘶空、气吞长川之气势,该峰俗名“骆驼头”。峰侧新镌“驼峰烟云”四字,为崂山名胜“驼峰插云”。该峰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由东看似骆驼头,由西与南望则形似鹰嘴,东北望狰狞粗猛形似恶鬼,故亦有鹰嘴峰、恶鬼峰之名。峰西迭嶂排空,陡峭险恶,名飞虎岩。此处涧水分外湍急,在飞虎岩下,涌成一个形似鸡爪的深潭,名为鸡爪潭;和锦帆屏相连的还有高耸入云的“连云崖”,这里就是七水。五水四周山峦重绕,青翠四合,名环翠谷。涧底流水到此较缓,流声叮咚,间之鸟鸣啁啾,如奏丝竹,又名玉笙涧;七水山谷宽敞,山环水抱处为七水村,又名河西村。涧东有村名为河东。涧北一峰临水独立,呈丹褐色,山势秀如盆景,名小丹丘。又因岩石突出如发髻,又叫仙人髻,亦名小梳洗楼。峰顶石上,南向刻有“小丹丘”三字,乃集郑板桥字。东北山凹处是通往王哥庄的山口,由此途经土浅岭可抵王哥庄;八水山势舒缓,涧水悠悠,漫山皆松,山风徐来,松啸、流水融为一片涛声,名松涛涧。水中石崮上刻有“松涛涧”三字;九水为外九水的尽头,是一处不大的山坳,松竹相间,流水潺潺,盛夏亦凉风习习,素有“小关东”之称,是风景优美的避暑疗养胜地。涧南是北九水疗养院,涧北是太和观旧址,又称九水庙。西山有仙古洞,洞内壁光滑,为卵形,岩石结成,高2米,深3米。明代登州武举周鲁曾题刻“仙古洞”三字于洞左,为丛林所蔽,游人多不知,在山坡巨石上另有题刻“仙古洞”三字。再往前就是八水的“牙门”,由此向上攀登,就到了九水的“金华谷”。泉水随山势三折而落,最后倾入靛缸湾。湾内水深石壁上,刻有叶公绰写的“潮音瀑”三个大字。湾内水深石碧,呈靛蓝色,水味甘冽。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时,瀑布宽数米,以排山倒海之势倾入湾中,水沫飞溅,有如细雨,蔚为奇观。

由北九水小学逆流至内九水的终点,为清一色的花岗石石板路,大约3公里。北九水村滚水桥左侧的大水潭为内九水的一水沿流而上至双石屋村。“九水画廊”的最后一景———潮音瀑。谷口南面山崖的低洼处,由源泉流出的水经凉清河谷几经周折从这里飞流而下跌入峡谷,由于落差较大,形成了天然瀑布,潮音瀑被誉为“崂山第一瀑布”。这处瀑布属于挂瀑类,从最上面的崖头到最下面的池潭不是直泻而下,而是分为三折:第一折从崖顶落到平台;第二折从平台落到靛缸中,第三折从靛缸落到底部池潭中。常言说得好,水滴石穿,千百万年的流水在山上“凿”出了一个深深的大洞,此洞又深又圆,从口上看极似一口大缸。

崂山的泉水清醇,水深超过一尺,水色便呈碧色,这口“缸”深及数尺,所以色呈靛蓝色,这就是“靛缸湾”名称的来历。靛缸湾下里许有石门峡,亦名鱼鳞口,俗称“衙门”,也就是说,两山崖间的一块缝儿,人站在中间,像是夹在里面的相片,两岩对峙,中断成门,岩高数十丈,门宽仅3米,水自门中出,人从涧底过,仰视巨岩悬空,摇摇欲坠,惊险万状。让人忍不住联想,大自然是怎么形成这样美妙的景致,简直是天然浑成,令人惊叹叫绝。

大劳东菊湾到北九水疗养院为外九水,全长10余里,新的九水更加体现了“九水十八潭”的自然风貌。天公不作巧,半路上,下了一会儿小雨,但很快就晴了,下过小雨后的景区,空气新得沁入心脾,那个舒服呀,经过小雨洗礼后的大自然,更加妩媚,游人置身其间,如入仙境。不时有云雾在头顶飘过,这使我想起去泰山游历时,在山顶吃饭,最浪漫的事就是可以把云彩抓在手里,一位同去的也是这样的感慨,据《胶澳志》描述北九水:“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峡奇秀,清流迂回,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岩,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

实际上的北九水也名不虚传,国内著名的画家吴冠中老先生曾多次到北九水写生,因为那里的天然山水,造型别致。与其他的风景区有天壤之别,天公的画作,有着比人工的雕琢更具有天籁之音的感觉,那美是深入灵魂的美,除了惊讶就是慨叹。国内很多著名画家都经常到北九水来写生,画画。

何况还有老僧峰、骆驼头、鸡爪潭及仙人髻、飞来石、锦屏岩等胜迹遥相呼应。

在湾的南侧崖头上,建有一亭,名为“观瀑亭”。很多游人爬上去,忙着拍照片。在山谷西北面的石壁上,刻有“岩瀑潮音”四个大字。瀑布所临的地方像一个大“盆”,环周都高于瀑湾。听瀑声不要对着瀑布,而应背向瀑布慢慢向前走。瀑布发出的声音碰到各处的岩壁,产生出长短不一的回音,这些回音在“盆”中相交,只在一小块地方才会有一阵阵海涛般的回荡声。如果您闭上眼睛,仔细品味,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分不出自己是站在山上还是站在水边,这也是游览此景观的趣味所在。

北九水的起点从吊桥算起,终点为“潮音瀑”,主要景点“九水十八潭”以及各种象形石大多集中在这条线路上,这条线路全程往返需时1个半小时左右。体力充沛的朋友也可考虑走循环线,全程需时两个半小时左右。

内九水自滚水桥开始上溯到潮音瀑下靛缸湾止,全长3公里。崂山最高的泉—天乙泉水从海拔千米的“石高”峰脚下流出,一路接纳了众多的溪流,朝西北方向蜿蜒而去,与发源于磨屋石上方的五龙河交汇,形成崂山水系中最大的河流—白沙河。它在同五龙河交汇前,一直是在巨峰北支的诸山峰峡谷中穿越,因受地形所限,时吞时吐,时激时旋,配合两侧的山峰谷色,形成一步一景、一湾一色的画廊风光。

这就是驰名全国的崂山“九水画廊”。

从柳树台至沙子口附近的汉河村为南九水,全程约5公里,山舒水缓,林幽壑美,公路蜿蜒,俗称十八盘,有观川台、弹月桥、王子涧、柳树台等胜景。一般是7月开始到9月,是最佳的拍摄时间,也是最好的写生时间。

上一篇:论中国纺织品图案艺术设计 下一篇:“韵”的书法美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