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档案资源整合与校园文化研究

时间:2022-09-28 02:44:55

高校历史档案资源整合与校园文化研究

摘要:文章在概述高校历史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整合高校历史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并提出了两者结合发展的方向,以期为高校拓展历史档案的利用途径提供思考。

关键词:高校历史档案;校园文化;结合

引言

高校历史档案是高校发展过程的真实资料反映。它不仅包括了高校管理方面的历史纪录,而且涵盖了高校学科发展的真实历程。对高校历史档案进行整合可以深层次挖掘高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如果能够将这些优良文化传统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向,不仅有助于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高校的优良文化传统[1]。因此,推动高校历史档案资源整合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已成为高校历史档案研究利用的热点问题之一。

1高校历史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高校历史档案作为高校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主要资料,构成了高校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发展的精神支柱[2]。两者在本质属性、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从本质属性来看,高校历史档案和校园文化同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具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共同特征;从研究内容来看,高校历史档案研究和校园文化研究都属于人文发展学科的研究内容,必然有着共同的人文发展科学研究特征。从研究目的来看,两者都是立足于高校的发展,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为目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根本宗旨,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一致性,这也是两者能够实现结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背景。就高校历史档案与校园文化的特性区分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时代特性不同,高校历史档案具有清晰的历史特征,是高校历史渊源的全方位总结,而校园文化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必须以现实社会文化建设背景为依托;(2)发展内容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既可以是高校内部存在的事务,也可以是高校外的社会事务,而高校历史档案建设必须立足于高校自身才能有效地开展;(3)建设的路径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依托高校多元化的活动开展,而高校历史档案建设主要是以现存的档案编研资料为基础。总体来讲,高校历史档案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校历史档案工作可以看作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入高校档案工作之后,更能够彰显出其特色化建设内容。

2整合高校历史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2.1整合高校历史档案有助于推动校园育人文化的建设

通过整合高校历史档案,可以进一步对高校历史档案中所保存的弥足珍贵的高校名人前辈所留下的手迹,以及与高校发展历程相关的照片、录像、录音等内容进行归类处理。如果将这些整合后的历史档案展现给在校大学生,不仅可以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帮助他们了解校园历史,而且可以以现实的人物实例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

2.2整合高校历史档案有助于推动校园学术文化的建设

高校的历史档案中包含了大量的与高校传统学科及特色学科建设相关的第一手科研教学资料档案。这些科研教学资料档案更加系统地展示了历届师生在从事科研就学活动中的真实历程,其中不仅包括了经验性的总结而且有丰富的科研教学成果。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较为系统的学科图书馆。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教学科研档案,以合理的途径和方式展现于相关学科的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高校在该学科科研发展的历程和方向,还能让学生从前辈们的研究历程当中收获经验和启迪[3]。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投身科学研究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进而加强校园的学术研究氛围。2.3整合高校历史档案有助于推动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高校作为国家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主阵地,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技术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道德水平的职责,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在完成这一目的的过程中,高校必然有着与历史时期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管理和学生管理。不同历史时期下的规章制度归纳起来就构成了高校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对这些规章制度的历史沿革、实际效应加以总结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和发展目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校园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学风作风。同时也为推动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现实条件基础。

3高校历史档案资源整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方向

3.1推动高校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基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各类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广泛建立,高校历史档案资源可以建立特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将档案中的纸质资料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传递到校园内局域网或互联网当中,从而促成了这些数字化的高校历史档案资源得以方便地面向在校师生进行展示。在校师生可以通过登陆学校的历史档案数字化服务平台来高效快捷地在线浏览这些资源,这也符合大部分学生和青年教师查阅信息资源的倾向。同时数字化后的高校历史档案资源,也可以方便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迅速地查阅、调取和编辑相关的资料内容,进而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效率。

3.2运用新媒体途径传播高校历史档案资源,拓展校园文化宣传传渠道

移动互联网覆盖度的提升、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APP软件的层出不穷,进一步丰富了校园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渠道来了解信息,推展知识层面。这就为立足于高校历史档案宣传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新媒体环境下的微信、微博、QQ等信息传递工具可以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高校历史档案宣传逐步生动有趣,并从被动向学生展示走向学生主动获取。原因在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工具有生动形象的资源展示能力,如视频讲座、在线答疑、图片传输等,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利用手机了解高校历史档案,这也使校园文化宣传更加具有时尚气息。

3.3创新高校历史档案资源展示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气息

高校作为读书育人、知识荟萃的场所,必然有着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息。因此应当充分利用高校历史档案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创新高校历史档案资源展示方式,使静态性的历史档案资源重新“活”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校园人文环境增光添彩[4]。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在建筑物、景点当中塑造校园名人雕像,并依据档案资源简述人物成就;也可以在宣传栏中定期展示历史档案专项内容,使得学生更加系统化地了解高校历史档案;还可以开展以校园历史展示为背景的创意比赛,激发学生了解高校历史的热情。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热爱校园的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扬校园的人文创造精神。

3.4加强档案研编工作,增添校园文化建设学术氛围

开展历史档案研编工作不仅仅属于高校历史档案资源整合范畴,而且是高校学术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高校的历史档案研编工作一般局限于校园学者范围之内,虽然有部分研究生参与其中,但基本未涉及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的参与,在教学实践环节也鲜有体现。因此,进一步广泛动员和发展本、专科层面的学生参与到高校历史档案的研编当中,不仅有助于提高该层面学生的学术能力,丰富高校学术建设的发展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在从事高校历史档案的研编时进一步深刻领会高校历史档案的内涵[5]。例如,高校在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时,可以要求学生以高校历史档案为依据,撰写与学科背景相关的文献综述类的学科论文,并加入其研究内容形成专门的论文集,一方面可以广泛动员学生从事学史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高校历史档案研编的实际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在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2(12):21-25.

[2]李虹,陈顺伽.档案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湖北档案,2011(7):18-20.

[3]王伟.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江苏信息科技,2017(1):11-13.

[4]邱小燕.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档案利用相结合的途径[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5-146.

[5]陈敏.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5):47-51.

作者:贺雯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要点 下一篇: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招标过程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