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花冠的NEW LOOK

时间:2022-09-28 02:13:53

在风格化愈演愈烈的今天,“NewLook”(新风貌)之于时尚圈,不仅仅是一场曾经的革命那么简单。细节上的无微不至,面料上的精益求精,廓型上的简之又简,底气十足、神态自若地游走于复古奢华与极简主义之间。现如今,较之“设计鬼才”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一味的繁复叠加、哗众取宠,如今的接班人,拉夫・西蒙 (Raf Simons)似乎更得迪奥先生的真传。

“NewLook”缔造神话

1947年2月12日,一个寻常的黎明。冷且萧索。刚经历了二战炮火的巴黎,在百废待兴中举步维艰,但时尚之都昨日的优雅与繁华仍旧依稀可见。刚过上午十点,蒙田大道30号入口处已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灰色帐篷下,挤满了衣着光鲜的女士和外形体面的男士。他们在等待一场筹划已久的会,据说,秀场上的裙装能让所有的女人都心驰神往。

当迫不及待的人群依次进入现场,穿过花团锦簇的前厅,神秘的面纱被揭开。蓝色翠雀花、粉色豌豆花以及香水百合的掩映下,贯穿全场的,是高贵的象牙白与珍珠灰,是犹如圣迹一般被珍藏供奉在丝绸、刺绣和薄纱的云雾中,脆弱、纤细、精致至极的女性化姿态。19世纪末美好年代的时装风格是这场会的灵感来源。无保留地使用大量布料打造皱褶纹理,将西装夹克在现代结构下融入由马甲束腰的纤细腰型剪裁,离地40公分,露出脚踝以层层皱褶缝制的百褶裙营造丰臀效果,塑造出花苞般婉约的体态,就是我们现在的“New Look”。

会空前的成功或许早在迪奥先生的预料之中。现场穿着宽松直裁外套或铅笔短裙的女士们相形见绌,她们不由自主地向下拉低裙摆。这并非投机倒把者和黑市商人的粗俗国度,也不是对那些衣服上镶满人造钻石的暴发户们冷嘲热讽的年代。人们在“新风貌”中,找到了二战后,久违的女性美。那圆润的线条、饱满的外形及优雅的长度唤醒了沉睡在每个女人心底对高贵与精致感的渴求。整个巴黎获得重生。“新风貌”系列吸引了大量的购买者,女人们成群结队地走进迪奥工作室,为避免沙龙白天过于拥挤,蒙田大道30号宣布24小时营业。富裕的欧洲贵族和从美国、日本远道而来的时尚人士是主要购买人群,当然,诸如《Harper's Bazaar》、《Vogue》之类的大牌时装杂志主编或是正处于风头浪尖上的女明星是“新风貌”风靡世界的主要推手。

花冠女神

“爱”、“款款柔情”、“花冠”、“快乐”是“新风貌”系列的四个主题。以花冠形状的裙装、纤细的腰部、开领较低的紧身胸衣三个基本要素展示女性的柔美。40年代,英国大使馆的时尚缪斯南希・米佛(Nancy Mitford)是“新风貌”系列与迪奥设计的忠实拥趸。“新风貌”一经推出,几周内,伦敦-巴黎航线上的女性乘客明显增多,南希・米佛与她的众多姐妹和粉丝团,一趟趟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当南希发现自己带的钱依旧不够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时,毫不犹豫卖掉了自己身上冬天的皮衣,以换取更多的迪奥新款。当南希心满意足地穿上如同花冠一般的外衣,她觉得自己就是现代版的安娜・卡列尼娜。精美的材料、高贵的复古感,完全值得她脱下那件温暖的麂鹿皮。

另一条从美国飞往巴黎的航线上则聚集了众多来自好莱坞的明星们。奥利维亚・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在蒙田大道30号选择了号称“万能搭配”的套装,深蓝色的羊毛绉纱,在胸前和臀部设计了口袋的无领夹克,搭配质地薄软的裙子――这是“8字形”服装搭配的精华所在。丽塔・海华丝(Rita Hayworth)订购了有两层深蓝色带褶皱的平纹皱丝织品礼服,收紧的腰线和突出的臀部设计,很符合丽塔娇媚的外形,也贴合了她最新电影《吉尔达》的主题风格。一向喜好男装女穿的马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也在“新风貌”的感召下,爱上了迪奥先生的极简外形与细节处理,与一味甜美的薄纱与丝缎相比,追求个性化的她更喜欢较为硬朗的细呢所塑造出的空间感和立体造型。

与其说“新风貌”演绎的是一种经典风格,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凌驾于时尚潮流的淡然态度。之所以对于女性“8字形”曲线的演绎被后世无数的设计借鉴却无法从根本上超越,其精髓来源于这一系列的创始人――迪奥先生身上那种从来不迎合时尚与消费的旷世态度。

上一篇:基于PLC控制粉煤灰气力输送系统 下一篇:浅谈我国保险行业文化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