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钱能够镇痛?

时间:2022-09-28 01:23:01

插图/向朝晖

有研究表明启动金钱概念时,人们更不愿意帮助他人,也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金钱会让人际关系疏远。

周欣悦,32岁,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她的专业不是研究钱,而是研究痛的心理学。

2008年,她招募中山大学学生参与她的6个实验。548人次的实验结果,最终形成发表在美国《心理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2009年6月号上的文章――《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

这篇由周欣悦与两位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论文,得出了三个实验结论:社会排斥和生理疼痛导致金钱欲望增加;数钱能够启动人们的金钱概念,从而减轻社会排斥带来的伤害和生理疼痛;损失金钱的回忆会加剧人们的疼痛感。

为什么只有“金钱镇痛”这一结论引起了公众关注?周欣悦的实验助手冯聪解释说:“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去看到金钱积极的一面。”他又补充:“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源都可以给我们的心理起到缓解作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金钱只是其中的一种代表。”

数钱与画硬币的实验游戏

实验者们在周欣悦的主导下需要在脑海中产生金钱印象,即“启动金钱概念”。方法包括:数钱法,学生们快速数完80张一叠的百元大钞,还以为是“测试手指灵活度”;造句法,学生们将一些含有金钱的词语组成句子,比如说“股票今天增值4000块”;记账法,学生们在纸上记下自己最近一次花销数目。

冯聪透露,在定下研究方向后,周欣悦跟助手们一起琢磨出具体环节:“这些方法是最直接的对金钱概念的启动,而且简单易操作。特别是数钱的想法很创新,数钱的时候,我们对钱最有感觉吧?”

数钱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周欣悦称:“我们并不认为任何愉悦的东西,或者能够转移注意力的东西,都有类似金钱的作用,比如在美国的一系列实验中,信用卡或者代币就不能起到金钱的作用。”同样,金钱也不能让手指变得更灵活,“学生都被告知要尽快地数,数钱的人不会比数纸的人更快”。

周欣悦还玩了另一个游戏:先让学生们凭记忆画出一元硬币,接着列出七种让自己感觉愉悦的东西(比如阳光、春天、巧克力、海滩),之后询问他们:“如果用100万做交换,你是否愿意放弃这些东西?”她还问:“你是否愿意捐赠一个孤儿院?”

这个“金钱欲望测试三步骤”得到的结果是;“硬币画得越大,越愿意用更多乐趣来换取金钱,而捐赠更少的钱给孤儿院”即:金钱欲望较高的人,社会需求和捐赠愿望越低。

金钱镇痛与社交反作用

在冯聪看来,周欣悦是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人:“她很有想法,会做一些很有意思的研究,她之前就在《心理学》上发表了文章,总结出金钱和社会支持都是疼痛缓冲器。她的逻辑思路非常清楚,6个实验一环套一环,非常严谨。”

为什么数钱能够镇痛?周欣悦认为金钱是社会关系替代品:“社会关系本身就有缓解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的作用,因为社会关系是有进化意义的,而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因此金钱作为一种替代品,也具备了这些功能。”

这种替代不受地域局限:“金钱对心理的影响,肯定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差异。但我们目前的结论在英国实验室里也能得到复制,因此我们还没有观察到文化差异。”

“结果表明,金钱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感觉――相信可以依靠自己克服困难,满足自我需求。”周欣悦发现,这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是吻合的:“比如有研究发现,商学院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捐赠意愿更低;也有研究表明启动金钱概念的时候,人们更不愿意帮助他人,也更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因而金钱会让人际间的距离疏远。”

但是,在被问到“你自己数钱会不会镇痛”时,冯聪也觉得有点好笑:“因为它镇痛的效果是非常短暂的,比如银行里经常数钱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真正短到多少?因为这只是一个实验操作,在实际生活中,还真不好说。”

上一篇:中国人的金钱观 下一篇:世间最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