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视界”

时间:2022-09-28 12:50:04

摘要:本文从空间美学的角度对空间设计中的“虚拟”特质进行研究,提出“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将空间设计中简单停留在边界的柔性设计,上升到对空间系统中各个元素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但是空间是一个大的系统,并非简单的边界设计就能从本质上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柔性视界 空间 虚拟 美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一、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大众越来越关注居住文化和居住品质,空间的合理性也随之成为设计专家必须面对的课程。王受之先生指出:“自由的使用空间是建筑产品的方向,只有做到一个空间兼具多种功能,居住者才可能享受到居住文化品质。”他提出的“自由的空间”为我们未来空间设计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边界”问题是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刚性边界”与“柔性边界”这两种形式。

“刚性边界”的定义是:由不透明的分界物构成的边界,它所表现出的是:不可移动性、时空的稳定性,内向型的自我保护性。具有较强的对外排斥特性,充满了强烈的冲突与对抗。在这里,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中呈现的“墙文化”。达官贵人的府邸、宗族皇权别院,在这些“高等”的建筑中朱红的砖墙象征了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力。围墙将它所环抱的空间和外界空间隔离,在宣告绝对排斥、独立的同时,也给人心灵上最深的隔断。

“柔性边界”的定义是:表现为一种模糊界面,对不同区域的空间既分割又联系,体现为外向型的包容与贯通,内外的双向交流成为连结体。不同的空间透过“柔性边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边界成为空间信息交流的媒体。

“柔性边界”的引入,对城市、乡镇和建筑内部之间的空间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之成为二者之间的交流和联接空间,提供给人更好的居住环境,增强了居民的社会参与性。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我们从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快节奏的城市脚步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压力。设计师们也都在试图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缓解人们的压力:城市规划的生态化,缓解了过度城市化带来了失衡;室内设计的简洁化,缓解了信息社会巨大的视觉疲劳;产品的情趣化,缓解了工业化社会机械的冷漠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空间设计方式,以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

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中只有窗空没有窗扇的“空窗”,每一扇空窗被布置成一幅立体的风景画,美不胜收;花漏窗,景色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还有所谓的“对景”,透过特意设计的门框,景物似一幅中国画嵌在画框中,引人入胜。柔化的视界为园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让园林内外的人都能看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丽风景,而不再是青砖白墙的阻隔。

三、“柔性视界”的空间研究

空间形态的整体面貌形成了柔性视界的空间风格。影响空间的形态风格的因素是多元的,空间的形态风格不但受到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设计者的个性以及材料与工艺的选择的影响,同时空间风格的形成还是一个发展的、历史的概念,它们实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和逐步形成的。“柔性世界”是我们对空间的一个新定义,是我们为空间设计确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仍然具备传统的空间设计的许多特质,在传统概念上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因素。

(一)“柔性视界”的空间构成

空间设计如同客观视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一样,不是偶然和混乱的堆积,而是有结构、有系统、有层次的。对空间的风格形态设计研究中,主要包括形态的造型要素和形态的语意要素两个基本方面。所谓形态的造型要素包括形状、色彩、空间构图、材料等;而语意要素的层面上包括:形态的比拟、对比、节奏、夸张、变异、丰富、象征、暗示、隐喻等。从环境空间的限定手法来研究柔性视界中最主要的线和面两个要素:第一,线的下定方式与空间构成。第二,面的限制方式与空间构成。线与面的限定方式是空间规划的基础。柔性视界的创造除了应用这些基本的限定手法外,还可以将这些要素的运动变化构成多样的空间形态,产生无限丰富的组合。

(二)“柔性视界”的虚拟性

传统的空间设计中,空间的界定与分割往往是以面的形式来实现的,常用的实体分隔界面以两种形式为主。一览无余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毫无视觉情趣。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注意空间实体的“藏”与“露”,注重看见的层次变化,追求意境的深远。苏州园林中的空窗和花漏窗。这是中国意境的代表。在空间的分隔面上与人视线等高的地方留出透洞,即实现了空间的功能区分,也让人的视线不受阻碍,让人心情开阔,愉悦。“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富有生气。”“柔性视界”通过营造更强虚拟性的边界效应,来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在现代的空间设计中,也有“柔性边界”的概念,在原有苏州园林景色渗透的设计理念上更进一步,用各种虚拟,模糊的边界来界定空间,即实现功能的分区,也让空间的流动性更强,让人们的心理感受更舒适:

第一,用暗示性的隔断作为空间边界。用人眼视线以下的低矮隔断,即能产生明确的界定范围,又不会阻挡视线。好的隔断物密度的安排会很好的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如广场中分割机动车和人的娱乐活动场所的隔断,隔断可以完全阻止机动车穿越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但是又不会影响行人自由出入,同时,广场的景观向所有人很好的展示了出来,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平滑,细腻的隔断物限定性强,粗糙,凹凸造型的隔断物限定性弱。

第二,用通透性较强的材质作为空间边界。挂的竹帘、摆置的屏风等这些都是将原来的实体的分割面转换成了其他的空间构成元素。丰富的空间视觉界面让人细细品味,让空间实体或“藏”或“露”。空间的层次立刻丰富起来。“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留给人无限深远和含蓄的意境。

第三,用实体限定产生虚拟的空间边界。用实体的限定形式营造虚拟的空间边界,是我们在柔性视界的空间设计中最为推崇的一种方式。垂直形态是空间中最重要也最常出现的造型元素,如面与面之间的平行,垂直,相交,穿插,弯折,倾斜,围合,封闭等形态,这些视觉形态可赋予空间丰富多彩的精神感受。位于广场的周边的硬质空间,主要满足会展建筑的交通和停车需求。

空间元素的形态是创造空间视觉效果和精神感受的基本媒介,是环境空间和各个结构物体所形成的结合体,它借助形态的体,面,线的组合和穿插,构成了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实体的视觉形态和虚拟的空间感受。

(三)“柔性视界”空间的公共性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在自己营造需要的空间,微妙的保持着相互间的距离。比如,行走的两人谈笑时会略微偏向对方;等待中的人会侧身或蹲下交谈;一群人会围绕起来聊天;这些都是在正确报人际交往的领域。

柔性视界的公共空间中,我们从人际交往的距离着手,在空间的安排和公共设施的设计上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空间的布局上,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的上升或下降产生虚拟的空间分割;其次,在公共设施的安排上,以适当放大尺寸和使用空间的方式保证虚拟的个人空间。如我们将在室外或车站配置的长登设计成4人坐 、朝向不定,这样关系亲密的人可以坐在一起,陌生人可以坐在长凳的两端,而且即使用于拥挤坐的很近也可以变换身体的朝向,保持心理距离。“柔性视界”空间的公共性另一鲜明的特征就是,注重公众的审美参与。

四、“柔性视界”的美学特征

(一)柔性视界的审美潜质

我们的视界观教会我们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柔性视界相比传统的空间设计更注重虚拟特质的挖掘,即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和感官体验尤为重要。柔性视界空间环境的信息十分丰富,很多东西都会产生一定的场所精神与主题意境。柔性视界的空间精神体验从两个层次上来实现。第一。柔性视界空间形式要具备表达过去经验,将经验客观的呈现出来的作用。第二,柔性视界空间形式还需具有传播意义的作用,它通过空间形式有目的的传播一种视觉信息。柔性视界空间形态的语言因素分析,它具有概括性、象征性和典型性的特征。具体营造手法有借用某种形象原有的意义;可以通过某种理性思考来命名主题形成语意;利用形态符号进行语意营造;利用情景形态符号进行语意营造;用照明形态进行语意营造;利用色彩关系进行语意营造。利用材料与肌理进行语意营造。

(二)柔性视界的美学特征

空间设计既是对人类生活空间环境的创造,因此,除了要满足人类的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必须符合人的审美规律。构成柔性视界的空间形态要素本身是和谐、美好的,另外形态要素彼此间也要遵循我们常说的形式美的法则。空间形态的构筑,多是利用体、线、面、点的几何形态要素进行组合。不同的几何形体要素具有不同的视觉力象特征和不同的审美定势特征,进而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的不同美学特色。所谓原始的形体当然就是指圆、球、正方体、立方体以及正三角形等。所谓易于辨别,则是指这些几何形体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从而给人以明确、肯定的感觉,表现出一种秩序与和谐的特征。

对比与协调的和谐美。对比是指空间构成要素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协调则为差异的弱化。就构成空间的形态美而言,二者缺一不可。对比和协调只局限于同一性质的元素差异,在空间构成中主要体现在:大与小,空间体量的大小、门窗尺寸的大小、装饰装修元素的大小等等;形状,具体表现为空间形状、门窗形状、构形和构件的形状组织等;方向,具体表现为空间的轴线转换,水平、倾斜与垂直的互为交错,构形元素的组合等;虚拟,主要表现为开窗与空间界面的处理;曲直,主要表现为空间形态与围合界面的装饰形式的线型特征;色彩与肌理,主

要表现为空间形态的构筑界面与装饰材质的组合视感。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迷失,社会的变迁,现代城市空间与传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如空间需求的扩展、环境质量的提高、人口流动的加剧、交通方式的改变、家庭生活的现代化,都导致城市空间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工作、居住、交通、空间的功能都被重新定义;“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注重继承和发展城市的文脉因素,在城市空间中融入社会文化元素,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必将在未来的城市空间设计中被广泛的运用。

本文搁笔之际,不得不提的是,“柔性视界”的空间设计理念并非仅仅适用于大城市,它可以推广到大多数中小城镇和乡村中去,未来我国在建筑和谐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一大批新城镇的兴起,卫星城的简历,这种理念为从宏观上把握这种“边界”,建立新型的城乡和谐关系,创建良好人居与生态环境,追求更科学合理的“自由空间”,提高了良好的思维空间。总而言之,“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可以很好的促进城乡空间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尤其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漫长过程中,在新乡村的建设中,“柔性视界”的设计理念都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2]利国.现代设计美学.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美】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极其传播.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张在元.居住环境建筑小品与设施.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

[8]安昌奎、韩志丹.外部空间设计.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上一篇:浅谈线装形式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风水理论”与设计的结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