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识思维表述外化的客观知识探源

时间:2022-09-28 12:00:42

基于认识思维表述外化的客观知识探源

摘要:客观知识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和外化,在知识管理领域基本表现为文献化。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表述,客观事物能够被认识也能够被表述,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是人类认识思维的产物,而这种表述的外化就是目前我们所理解的客观知识。在知识学家波普尔和波兰尼关于客观知识的研究基础之上,对于客观知识的存在及基本形式,方式、结构和规则进行初步的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理论意义在于:立足于知识进化论角度,为客观知识进行系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开端。

关键词:客观事物 认识思维 表述 符号外化 基本形式 客观知识

分类号:G320

“知识管理学的母体理论学科是知识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管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可见研究知识管理学需要研究知识科学,学界对知识的研究由来已久,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t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学术的进步》一书中论述了知识的价值,并将世俗的学问按照记忆、想象和理性三种能力对应地区分为历史、诗歌和哲学三个领域。1690年,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1632―1704)出版《人类理解论》,阐发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和反省的观点,论述了知识的范围和结构。1746年,法国哲学家、启蒙运动思想家孔狄亚克(E.B.de Con-dllac,1715-1780)出版了《人类知识起源论》一书。18世纪90年代,德国哲学家约翰・费希特(J.G.Fichte,1762-1814)首创“知识学”这一术语。1791年以《论知识学或所谓哲学的概念》为名出版了为讲座所准备的讲稿。早期的知识学学者为知识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诸多局限性而使得该学科难以获得更多的进展。

20世纪波兰社会学家、哲学家波兰尼(MichaeI Po-lanyi,1891-1976)提出建立专门研究知识的科学首次阐述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Jcit knowledge)的概念;几乎同时,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通过“三个世界”理论阐述了“客观知识”:世界1是指物质实体和物理状态的物理世界;世界2是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识状态、活动的行为意向等;世界3是指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波普尔指出“客观知识”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发现和认识真理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等文化符号系统;“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知识取向的知识,同时也是划相互竞争的推测性理论进行构造、讨论、评价和批判检验的理论;“它由我们的理论、推测、猜想的逻辑内容构成”。客观知识中的客观既包括自然世界中存在着的种种真理的客观性,但更主要地指向人类对真理无限逼近的努力所获得的符号化的知识成果。这两位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大胆地批判了囿限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僵化的知识观,从而为客观知识的研究在哲学上打开了一条理论通道。

1、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

客观知识的起源,涉及到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问题。表述(representation),在这里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同汇,同时它也是一个动同,尽管它有着名词的形式。表述是与表达(presentation)相对的,表达是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在人的心中呈现人内心的意义世界,是无法向他者呈现任何东西的,应该属于内化过程;而表述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向外界表达也即外化过程,内化与外化过程均属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过程。而思维必须经由语言来再现为符号象征,才能以此来达到沟通人与世界的作用,在此语言成了人与世界的中介。语言与客观实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表述问题。“所谓‘表述问题’即表述(知识、语言、说明、意象、能指、解释项、行动或行为等)与世界(事实、意义、实在、所指、被解释项、意图或原因等)的关系问题”。人类的思维通过表述可以向他者呈现某个主体对于事物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种过程和结果在经过表述后可以进行记载和转述,能够进行记载和转述的符号象征我们所理解为的客观知识。

1.1 客观事物需要被表述

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表述是一种客观需要,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开始认识客观事物,即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领悟,这种领悟一开始是内化的、个体的,是客观世界对于人脑的表达,在这一阶段并非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表达,此时某个领悟的主体是无法向他者、向外部表达的。如果已经领悟的个体无法进行表述,则个体对于自己的领悟无法清楚地陈述,个体与个体之间更无法进行交流而就各自的感悟和理解达成共识,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没有办法进行。由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人类需要而且必须向他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领悟,当这种愿望和人类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的思维强烈地需要外化,于是产生了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要求。在客观事物被表述的过程中,“科学”是思维的方式,而“表述”是思维的表达,“表述”是把这个科学的(认识)思维过程记录下来表达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表述”是至关重要的,而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与符号性外化就是客观知识的起源。

1.2 客观事物能够被表述

客观世界是能够被表述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是数理科学,如圆周率公式、牛顿定律、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事实,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客观事物是能够被表述的日_在某种条件下具有表述的确定性;这种表述的初始也许是对事物表象的表述,随着人类对该事物认识的深化,其表述上升为理性的表述。相关研究表明:“科学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科学知识的成长与生命的起源具有类似的特点。自组织理论所揭示的生命起源过程是:诸如氨基酸等有机分子聚合成为越来越大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出现是偶然的并突然达到一种有序态,从而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出现某种新的重要的和具有全新性质的东西。与此类似,科学知识也是或多或少零星地开始形成的,最后在某一较高层次上统一成为一个新东西,一个新规范”,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正如波兰尼所说的具有建构性,客观事物和人类认识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即时交流,一种互动和调整,一种表达与表述,客观知识可以理解为人类认识思维的历史记录,它们可以被检验真伪,也可以被修正,事实表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们已经或正在不断地被修正。

1.3 表述是一种客观存在

在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被人类所表述是一利,客观存在。在人类的认识思维中,无论是绝对逻辑还是实践经验,都必须经过表述后才能成为外化知识,外化知识的最典型形式就是文献。“记载,是人类的社会行动,标志着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觉醒,这种觉醒源于劳动,基于认识、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人们在满足

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文献。文献作为一种工具的同时就成为人类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拓明天的学习对象;文献属于认识工具”;“客观知识由说出、写出、印出的各种陈述组成,客观知识包括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所表述的理论内容,它们出现在杂志、书本、图书馆等一定环境之中。人类的认识思维表述之记载,极为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文献之中,而文献的存在则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是一种客观存在。

2、人类认识思维表述概述

“一些要素构成了知识存在形态。知识存在形态不是考察静态知识的存在形态,而是将知识的存在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动态过程,知识存在形态是知识在这个运动中的外化的特征”。“人类的知识有三种存在形式:意识形式、符号形式、物化形式”。关于知识分类早已有孔德、恩格斯、罗素、波普尔等先辈按着其所处的时代和理解进行了分类,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智力“物化”思想,主要就人类的意识形式转变为符号形式及外化之过程进行了基本的划分,以为我们研究客观知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1 基本表述形式

客观事物能够被人类的认识思维所表述,这种表述需要依赖某种工具,这个表述过程需要具有一定的形式、方式、结构和规则。表述的最基本的形式有:①符号:包括字母、数字、数学符号等,人类初始时候的语言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只有一个或几个符号,这些符号有的甚至没有确定的意义,比如英文之类的表音文字的字符与语义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汉语之类的象形文字字符才能直接表达语义,这可以看成是人类思维外化的最初萌芽。②语言:这里主要指基本语言,指那些具有独立意义的能够表达事物的同素以及词素的组合。当人类思维的层次上升到形成语言阶段,其思维的外化就有了明确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在不断地交流中被他者认同乃至达成共识的,也可以叫做交流的媒介,语言的产生为思维的外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符号的产生又为思维的表述提供了可用之材。③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思维的产物,概念不仅具有标识意义,也具有抽象意义,概念主要从抽象的角度表述客观事物,慨念的概括能力即是一种抽象能力。概念是思维任意单元,因此“概念”具有很好的表述弹性,可以表述事物的性质、行为、状态、方位等;概念可以表述一个单一的微小的客体,也可以表述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客体;概念有单元概念与复合概念,由单元概念与单元概念的组配可以产生许多的复合概念,慨念与概念的组配方式是无穷的,概念的无穷的组合几乎可以涵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以及组织”。④术语:术语是一种上升为专业层次的概念,在专业领域里的意义叫做术语,概念与术语的关系是复杂的,并非单一对应的。概念具有非常好的“表述弹性”,但有时却受到“种”、“属”的限制,而这种限制并非人为的,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使我们在表述方面遇到了逻辑障碍,比如鸟的“翼”与昆虫的“翼”在生物学里是有区别的,而在概念“翼”的表述中却无法体现。人类遇到的这个逻辑障碍说明了迄今为止人类的表述相对于客观事物而言还不够精细和缜密。⑤逻辑:对于自然科学事物的表述,逻辑是不可或缺的,科学是研究某种事物规律的学问,科学追究因果关系和因果次序,因果关系与因果次序就是逻辑。“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作为把握事物具体真理的知识体系和探求真理的发展过程都不得不应用逻辑”。⑥公式:包括定理、定律等,这些都是运用逻辑推理而推演出的绝对逻辑结果,因此具有唯一的确定性。以上是几种最基本的形式。⑦命题:命题表述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表述形式,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表述,是目前最复杂的表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命题。

2.2 基本表述结构

人类的认识思维,除了表述形式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如:①时间结构:这种表述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因此在时间上的结构是一个线形结构。②空间结构:第一,解析结构。人类表述的载体迄今也没有真正脱离二维空间,纸张、光磁介质、电脑屏幕、影像投射都属于二维空间,而在二维空间不可能真正表述一个三维或以上维度的全息图,因此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及表述均具有解析的特点;人类从不同的侧面表述一个客观事物,将其进行有机整合后才可以得到该事物关于空间的“全息图象”。例如对于地球的表述,几何学描述了它的形状;测绘学表述了它的宇宙相对位置;地质学表述了它的地质构造以及运动规律;物理学表述了它的物理特性等,将所有关于地球的完全表述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得到关于地球的逼真映像,这即是一种解析结构。第二,网络结构。一般来说,个体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表述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即它的内化结构呈现一种网络结构,从而使得它的表达和表述也具有同样的网络结构。③谱系结构:从类属的关系讲,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具有谱系结构。这可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找出渊源,例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都是从“拉丁语”分化出来的;这样从一个基础语分化出来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把语言分为若干“语系”,其下再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以下再分为若干语支。客观知识的基本单元就是概念语言,找它与语言具有同构的特点,因此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也具有谱系结构。④其他结构。除以上几种结构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结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3 基本表述规则

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是有规则的,它遵循宇宙普适的基本规则。①恰然规则:就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自己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科学研究是遵循自洽性的,一个不能够满足自洽性的理论或者方法是无法立论的。②可复制性规则:实践证明科学现象是可以复制的,科学实验的环境及过程都是可以复制的,其结论说明了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再现性。③实践检验规则: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最接近真理,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遵循实践检验规则,所有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表述最终都将从知识系统里被剔除,那些错误的表述记录将被修正和完善。④否定规则:科学只能证伪而不能证真,人类可以运用排除法认识真理,这就是否定规则。⑤统计规则:在某些科学领域比如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仅仅依靠刚性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不可行的,对于个体的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进行表述的情况,人类运用统计概率来表述科学现象与原理,这就是统计规则,其实也可以称做优选规则,因为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证明一种理论的充分真理性,但我们可以在多种理论中进行优选,即从一组竞争理论中优选出一种理论,这个理论可能比迄今为止提出的所有其他理论更接近于真理。⑥审美规则:对于文学艺术等事物的表述与科学事物不同,形象思维的认识表述应该遵从审美规则。此外,其他规则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表述结果与客观知识

意识一经外化后即脱离人脑而存在,不再属于主观认识的范畴,这个表述结果外化固化之后,在暂时不与人脑作用的情况下它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符号形式的外化则主要体现为文献的形态。文献将人类的认识思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保存下来,成为一种能动性的人类认识工具,这就是本文意义上的“客观知识”。与波普尔所阐述的客观知识不同的是,本文所说的客观知识是指那些已经外化与固化的文字、符号等,即完全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知识”;笔者建议将波普尔阐述的那种先验的隐性的“客观知识”作为另一个领域来探讨;这样划分的益处是可以更好地避免某些客观知识与主观意识混淆不清的哲学雷区,使得文献化一类的客观知识研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客观知识对于人类进行再认识具有巨大的功效已被学界普遍认同,21世纪社会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因此无论是知识学的构建还是知识管理实践,对于知识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研究都是目前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以前的研究很少从其存在的基本形式、方式、结构、规则的角度来探讨客观知识,本文从知识进化论角度为系统研究客观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开端。

上一篇: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下一篇:利用社会化标签实现P2P语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