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观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

时间:2022-09-28 11:57:42

从历史观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

从历史观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

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涉及诸多方面,但从历史观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天人关系、古今关系和天下观。接下来,我就分别就这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对此相应的理解。

首先是天人关系。说到天人关系,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天”这个概念或许是中国文化所首创的。这个“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天”不是天空的“天”,也不是天堂的“天”,而是天下的“天”,它不仅是人的精神上的主宰,信仰上的领袖,更是一切社会生活关系的来源,其中就包括世俗权力的来源。这里的“人”是有差别有等级的人。根据宗法制,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大夫受命于诸侯,士受命于大夫,农工商受命于士。整个“人”的群体是和“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与“人”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和授命与受命的关系。不只是在中国传统史家的眼里,即使是在普通人的眼里,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和治权长久性都来自于“天”的授予,即“君权神授”。这一观念在三代就已确定。商代雏形,西周成型的“宗法制”就把天人关系也纳入其中,并成为宗法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的嫡长子仍为天子,是为“大宗”,天子的其余庶子则为诸侯,是为“小宗”;诸侯的嫡长子仍为诸侯,为大宗,诸侯的其余庶子则为大夫,为小宗;大夫的嫡长子仍为大夫,为大宗,诸侯的其余庶子则为士,为小宗;士的嫡长子仍为士,但士的其余庶子就变成了农工商等平民阶层,不再列在诸侯之列。诸侯是一国之主,是为“国君”;大夫是一家之主,是为“家君”,国君之子,家君之子都是“君之子”,简称“君子”。同样地,最高统治着被视为天的嫡长子,因此简称“天子”。这样一来“天”和“人”便随着宗法制的确立而形成了“天人关系”。

然后是“古今关系”。关于“古今关系”,历史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类叫做“法先王”,一类叫做“法后王”。“法先王”主要是儒家的主张,就是要遵循先王,尊奉先贤,遵从先祖。把先人的想法、做法作为处理现实问题甚至将来问题的唯一依据。“法后王”主要是法家的主张。“法后王”这个说法并非是指向后看,而是相对于“法先王”回到过去的主张来说的。“法后王”的真正含义是指从依靠人治转变到依靠法治,用制度的规范来代替君主的随意从而让一个国家正常稳定合理的运转。一言以蔽之,它的出发点就是“制度比人可靠”,或者说“客观比主观可靠”。“法先王”与“法后王”之间的较量此起彼伏,双方的实力也是此消彼长。秦以前,“法先王”一统天下,实现了道统和治统的统一;秦以后,“法后王”后来居上,从“法先王”手中夺去了治统,使得道统和治统分别由不同的理念来支配。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后王”实际上是对“法先王”的补充和发展,是进步的。 “法后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确立的一套制度,可以让任何一个统治者都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哪怕是个傻瓜。如果在这套制度下连傻瓜都能把国家治理好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好制度,好方法,好观点。因此这种“法先王”的观点有它存在的充分性。用制度的成熟来代替君主的才能,虽然不是开疆拓土之法,但却是长治久安之术。中国历史上有乱有治,但治的时间特别是政权内部治的时间还是长于乱的时间。所以这种“法先王”的观点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性和必要性,那么就有了合理性。

最后是“天下观”。在古代典籍里能找到无数关于“天下”的言语,最有名的莫过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句了。事实上“天下观”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中国最早的清晰的社会阶层划分是从宗法制开始的。前面也提到了,在宗法制下,社会分成三大等级:贵族、平民和奴隶。其中贵族又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个阶层,平民就是农工商。整个社会呈现的是“金字塔”型的结构。在宗法制形成之初,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口数量稀少,在社会各阶层中,既能接受到良好教育又有相对庞大人口规模的诸侯和大夫,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又因为诸侯是一国之君,简称“国君”,大夫是一家之君,简称“家君”,所以那个时候,就有了“国家”这个概念。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分封不停地继续,因此士的数量开始增加。时逢春秋战国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各国为了称霸和反称霸,都在招贤纳士,具有一定想法和技能的士开始受到重用,并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出现了“士人的崛起”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出身士人的个人和团体开始向上级贵族转化,比如孔丘和他所代表的儒家;还有一些出身士人的个人和团体开始想平民转化,比如墨翟和他所代表的墨家。这个转变是缓慢的,但就是这个缓慢的转变,奠定了未来封建社会的阶级构成。因为士人和平民在数量上的壮大,带来他们在力量上的强大。社会上逐步形成了诸侯和大夫越来越少,士人和平民越来越多;诸侯和大夫越来越弱,士人和平民越来越强的局面。直到秦一统天下,从制度上废除了宗法制,逐步确立了“皇帝——地主——农民”新的“金字塔”行的等级序列,并一直持续到整个封建社会。现在我们来看无论是士人还是地主,无论是平民还是农民。用现代话说都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和少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无论是世袭还是科举,无论是军功还是政绩,传统社会里总能为这些所谓的中产阶级和少产阶级提供上升的目标和途径,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现在的定位和未来的归宿,因此整个社会阶层保持了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劲头。因此自始至终,这个“金字塔”型的结构一直稳固,从未坍塌,直到今天。

上一篇:为“身体美学”正名评舒斯特曼的《身体意识与... 下一篇:意识的形而上学:从泛体验论到两视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