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片段反思教学过程

时间:2022-09-28 11:47:37

从教学片段反思教学过程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的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何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何保证这些时间的有效、合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并能有所升华呢?下面的一些教学片段与反思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片段1:教学内容——七年级《规律探索专题》

教学片段:

师:都说数学是美的,在你心中你觉得数学是怎样的呢?

生1:做出一个很难的题时,就非常兴奋。总想把这种感觉与别人分享……

生2:数学能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变得聪明……

生3:我不觉得,我不喜欢数学,因为我每次都考得不好,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很差的学生,我体会不到数学有多么的美……

师:生3请坐,在座的其他同学可能也有这样的观点,也许我们是应该好好找一找它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寻找。生3你相信自己今天能找到那种美吗?

生3:也许……

师:我们相信你一定可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反思:这是本节课的开头,我们见过情境引入的好例子特别多,相比而言这个引入并不算特别漂亮。没有收集很多资料,也没有涉及知识点,然而它却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起来,增加了老师的亲和力,给整个一节课的效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细细咀嚼这个引入真是恰到好处,它里面包含很多人文的关怀和鼓励,“相信你”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希望,潜移默化中营造出的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设下悬念,“寻找”美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真正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情境引入的方式非常多。常见的引入形式如:问题驱动式、归纳发现式、欣赏式、游戏式等。但不管怎样的情境,或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应以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前提,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探索与创新动机,产生一些无意识的自然反应(比如说突然想动动手,想试一试,想看看下面会怎样,等等)。新课标下的课堂引入应该别具一格,我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学习、多积累,寻找到适当、巧妙的引入方法,一定能让学生喜欢去探究、去学习。

片段2:教学内容——八年级《设计轴对称图案》

教学片段: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案欣赏,同时,让学生谈感受。

师:欣赏完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可曾想过怎么去画这样的图形?(略停)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吧!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了很多好的方法)……

师:选择我们共认的好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同组的伙伴一同设计吧,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学生设计)

师: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吧(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投影),请给你的作品作一个点评。

师:我们设计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案,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设计出轴对称图案吗?大家讨论讨论。

生:可以用纸折出对称轴,用剪刀剪出起始的图案,再展开就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案……

反思:

以往数学教育无外乎在课堂上解决一些问题,无论是进行简单计算还是解答一道综合题,都注重最终的结果,其实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死教书本知识,应该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产生出一些想法,但并不强求是别人想到的还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思维飞跃”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让每个人的大脑得到解脱,想其所想来解决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自发组织讨论,学生自然会自问:对呀,还可以怎么办呢?于是便有了强烈的探索意识,从心理产生想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进行有效的合作。课堂上对于本课知识点——设计轴对称图案的关键及方法——探索是开放的。学生在一种急切心情中相互的讨论场面让人记忆犹新,而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百花齐放,让老师们赞叹不已,也使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学生的思维尽会如此的宽广!事实也证明,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是有收获的。开放度高,合作交流得多,自然会让学生有别出心裁的想法,也自然能让知识在此处得到升华。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一节课的宗旨。我们的课堂应能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新知,又能在进一步的探究中让思维得到升华。我想这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

上一篇:不可忽视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下一篇:把角色还给学生 使课堂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