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聊城市体育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

时间:2022-09-28 11:01:19

初探聊城市体育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借鉴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与管理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聊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管理与经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聊城市体育公园 建设 经营与管理

一般而言,体育公园指投资金额较大,基建规模较大,能承办大型竞技体育比赛和群众体育表演活动的体育场馆及其相关设施。这些体育场馆及其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营与管理带有较浓厚的公益性色彩,除了投资金额较大外,日常开支、成本折旧等运行与管理成本较大,使政府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当前,聊城市作为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部分项目承办城市,聊城市体育公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应该如何去有效地经营以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借鉴国内外体育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聊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管理与经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投资建设结构分析

1.国外体育公园

国外体育公园的前期建设投资大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这是因为修建体育公园被视为政府的一项责任和义务,是对纳税人生活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另外,体育公园属基础性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较难吸引社会和个人资金。国外体育公园建设的程序通常是:由政府体育管理职能部门或国家奥委会按照城市建筑规划,指出总体发展设想和体育设施技术标准,经议会或政府讨论通过后,由各级政府分层负责建设。中央政府一般负责重点体育场馆建设,如奥林匹克中心的建设;地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以地方政府为主投资,中央政府酌情资助。

国外近年来出现了大型体育场馆投资结构多元化的趋势,社会资本以及私人资本积极参与到场馆投资中。比如悉尼奥运会主会场,在总共6.1亿澳元的预算投资中,政府、企业、个人分别为1.2亿、2.1亿、2. 8亿,还有英国温布利大球场的改建工程等。因为政府的投入力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公民增长迅速的大众体育和体育竞赛表演的需求,西方政府为了调动社团、企业和个人对体育场馆建设的积极性,分别在建设资金补贴、贷款、税收和土地征用等方面提供优惠。如西班牙政府规定,凡公司、企业或个人在市政规划内投资修建的体育场馆项目均给予投资额20%的资助,德国则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意大利还对私人建场馆赋予土地无偿使用权,这些相关政策措施较大地调动了企业和个人对修建体育场馆的积极性。据报道,目前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三国中,社会共建的体育场馆均占有一定比例,德国有些州市已达40%。

2.国内大型体育场馆

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投资建设基本上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负责,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如广东省政府投资12.3亿元建设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武汉市政府投资15亿元建设的武汉体育中心。上海八运会的各项场馆建设,中央政府只给了6000万元的拨款(用于运动会支出),其余资金均由上海市政府筹措。八运会主会场上海体育场总投资12. 9亿元,资金来源分别是银行贷款7亿,市计委贴息3.5亿元,东亚运动会结存2.4亿元。考虑到我国经济所有制的特点,这种情况并不能称为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只能看作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力量相对较弱,所以流入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有限。

目前,国内投资建设结构多元化的大型体育场馆为数甚少。广州体育馆投资结构采用产权多元化的形式,在总共10亿元的投资中,广州市政府9亿,珠江实业集团1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壮大,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环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这种产权结构多元化、融资渠道灵活,符合市场规律的多元化投资结构,可能将是聊城市体育公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运营分析

1.多功能综合开发

大型体育场馆利用其基础建设的优势,如何进行多功能开发以提高其利用率,是世界各国都很关注的问题。国外虽然将体育场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在经费和政策上进行扶持,但他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保证体育场馆的运作更多的还是要靠经营创收,必须走多功能开发的道路。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国外在新建的多数大型体育场馆中都装有移动看台或升降挂幕。移动看台可以扩大体育场馆活动空间,解决单一训练或单一比赛馆存在的结构性缺陷,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会场就是采用移动看台。升降挂幕可以随时根据参加体育比赛活动人数的多少和项目不同,用挂幕将场馆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场地。国内的上海体育馆经过改造,在主席台对面加建了一个舞台,场地中央可安装2000个座位,同时挂上“上海大舞台’,的牌子,使之更适于文艺演出,其主要收入渠道如图(一)。另外,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在看台较好的位置均设置包厢,既可迎合消费较高观众,又可常年出租。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项目的设置非常灵活多样,纵观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聊城市体育公园多功能综合开发可归纳为以下主要方面:竞赛表演、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大型博览会、物业开发、广告出租、包厢出租、餐饮、住宿等。

2.政府支持

国外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政府将它们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不光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在后期的经营管理中,为了保证其正常运作,政府的支持更是不可缺少,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优惠政策。政府在土地使用、社会捐赠、彩票分成、银行贷款、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体育场馆许多优惠政策,如意大利政府规定,对公司用于资助体育的钱可在税前列支。其二是财政补贴。由政府财政拨款,负责解决体育场馆的大型维修和设备更新。这部分补贴是动态的,一般随着场馆的经营环境、经济效益的趋好而逐年减少,直至为零。我国的大部分体育场馆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如差额预算管理。

3.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大,回报期长,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很高,加之很多场馆要兼顾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外大型体育场馆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后,能够赢利的并不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市场规模还不大;另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在体育场馆的经营中还不成熟,可以预料,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乐观,甚至是举步维艰,到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后,能够赢利的屈指可数。

三、管理方式分析

目前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都是以政府为主,所以政府对场馆拥有管理权。过去,政府对大型体育场馆一般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但随着场馆的不断增多,管理不善,经营乏术,经费不足,活动不多,设备年久失修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政府的一件头疼事。因而,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针对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灵活多样。

1.按资金的运行机制分类

(1)全额预算管理

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场馆的一切运营费用和维护费用由政府财政经费全额支出。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如、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的公共体育场馆采用此种管理方式。

(2)差额预算管理

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实行房屋场地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和人员经费等定项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少数实行以收抵支定额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采用此种管理方式,香港小西湾运动场,港府每年的差额补贴占维持费的70%,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也采用这种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政府每年给予设备维护费和人头经费等差额补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单位,它又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上交一定的税收。

(3)承包管理

政府拥有场馆所有权,通过招标、谈判、协商、聘任后,将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某一公司、社团或个人全权管理,场馆运作经费自收自支。政府对场馆的承包法人或个人有比较具体的、明确的条件和要求,如体育场馆的资产评估、体育场馆的保养、维修、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利润分成、经营年限、政府应提供的保障条件和管理权限,以及承包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承包者要保证履行上述职责和义务。目前,国外较多大型场馆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称之为“托管”。国内首都体育馆采用承包管理,要求每年完成320万利润,利润按3: 4: 3分配,即30%作为发展基金,40%上交管理中心,30%自由分配。

(4)资本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

政府以其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他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场馆经营开发的后期投入,成立拥有体育场馆产权和经营权的独立的现代企业,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政府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按股份多少享有收益权。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管理方式,国外的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已经开始作这方面的尝试,如澳大利亚墨尔本体育中心。

2.按经营者的性质分类

(1)政府管理

政府以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为股份,成立独资或股份制的法人公司,专门经营管理体育场馆。它的缺点是政府不熟悉体育业务,容易陷入具体事务的泥潭。

(2)体育行政部门管理

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投资人的权益,以体育场馆的投资为股份,成立独资或股份制的法人公司,专门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特别是在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一般作为职能部门从场馆的论证、招标、建设等一系列环节都直接参与,加之谙熟体育领域的业务,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

(3)法人管理

将场馆的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经营性公司、非赢利性社团进行管理,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容易滋生短期行为,难以保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比如,香港温布莱有限管理公司管理香港大球场期间,因唯利是图,最后被港府收回管理权。再比如八运会建成的上海体育馆,原归东亚集团下属的上海体育公司负责经营和管理,后因各种原因又移交上海市体委管理。

(4)个人管理

将场馆的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个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除了具有法人管理已有的缺点之外,个体作为自然人在市场经济中规范性和安全性较差,因此,个人承包管理只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定产物,不适宜今后的发展需要。

四、结语

1.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结构的多元化可能将是聊城市体育公园投资建设的发展方向,关键问题是如何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

2.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很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尽管它们都进行了多功能开发。政府必须适当给予聊城市体育公园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的支持。

3.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较多,相比而言,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行投资人权益,成立专门的聊城市体育公园法人公司进行管理是当前比较理想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谢萍萍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胡庆山郭敏王健: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3]邹本旭曹亚东马艳红曹连仲陈祥岩:我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吴晓强张爱平:珠三角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及市场运作机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5]赵轶龙杨枭: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06)

[6]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下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经营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