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中英语教学合作场几点对策

时间:2022-09-28 10:38:19

营造高中英语教学合作场几点对策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营造学习合作场进行了几点探讨,以达到切实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课堂合作场学习

合作场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而构建的一种体现民主氛围,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场效应。英语教学的合作场是在合作的气氛中和富有合作精神的教师的有意创导下营造的,主要表现在师生切磋,教学相长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之中,这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理念。

一、网络沟通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切磋探讨。在研读课文要义方面,在探求解释疑难方面,在共同完成作业方面等等,尤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对话操练方面,都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群体中可利用的人际沟通渠道,达到“资源共享”,发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的整体优势。

1.邻近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邻近的空间位置的有利条件,开展有益的合作活动。因为,邻近的伙伴,由于彼此接触的机会较多,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往往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这种邻近的合作场效应,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切磋研讨,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益,克服“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不良个性习惯。

2.群体分组

群体分组是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来完成的。改变以往“秧田型”的常见形式,换成“马蹄型”、“半圆型”及“圆桌会议型”等。学生面对面坐,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相互提携,共同进步。这种形式的学习是平辈之间的水平交往。即使教师来到面前,也是以同伴和顾问的双重身份参与,学生在这样的场效应中不会产生高度焦虑和消极等待的心理。在这种和谐的情境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学生得以敞开求真、向善和爱美的自由心扉,发展合作精神和共享意识,激发自信和勇气,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也促进课堂内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1)交流

学生通常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于这一点,教师也都有所认识,但一个班通常有五六十个学生,如果给每个学生半分钟的单独展示机会,一节课(45分钟)时间就没了。为此,若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必须运用小组教学。教师下达任务后,让学生先独自尝试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同学的关注中朗读、表演、阐述观点、表明立场等等。也可就某一话题让全班各小组成员们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综合,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扩散交流。这种交流包含了每个同学的学习成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体验到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的愉快,获得成功感。对尚无定论的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达到资源共享,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考,促使学生根据他人的正确观点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观点,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竞赛

健康的分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借鉴常见游戏及电视上的益智类节目,将单元复习检测设计成以话题为单位的游戏竞赛,整个过程设计成热身题、必答题和抢答题等不同形式。如此一来,学生情绪高涨,也特别用心,甚至连平时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也都能积极参与,想为小组争光,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也很好地体现了合作精神。

二、心理换位法

英语教学要营造合作场,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你当作知己和朋友,才能把你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先试做一下学生应该完成的作业,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这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隐性合作意识。如要学生模仿课文录音里的语音、语调、语速,那么教师首先要去模仿;如要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师就先要作表情朗读;如要学生完成的习题,教师不妨先做一做;如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模仿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有意制造“出现思维受阻现象”,并借此向学生演示,在若干次出错之后如何克服思维上的障碍,而取得成功。在实践中,可以获得许许多多宝贵的认识,明白其中的难点,清楚指导的门径。这样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取得理想的协同效果。

三、结语

合作场的营造自觉地协调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了教学的情感效果,改善了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营造合作场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静态的和单向的人际交往模式,以集体思维促进个体思维,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2006,2,194。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中小学教师培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4,165。

4.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七高级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一堂非同寻常的跨栏跑评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