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中教师的定位

时间:2022-09-28 10:15:57

导学中教师的定位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新的课题,那就是:在导学中教师如何定位。笔者针对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新教材讨论题的应用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个人的初浅看法。

一、新教材的特点

1.导思想上

新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力图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打基础与搞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主张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提高自学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允许多样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内容编排上

新教材把原教材的部分章节内容的顺序作了调整,同时增设了“讨论”、“阅读”、“资料”、“家庭实验”、等内容。而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讨论”部分,如何应用其中的讨论题,对更加完美地体现新教材的教育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讨论”题的分析

讨论题的设置与原必修教材相比,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数量上的变化。新教材在必要的章节安排了相当的版面,并在题的加了彩框,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可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题目内容的广泛性

在所给的讨论题中,涉及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指导、化学规律的概括总结、化学原理的深入认识、化学公式的正确理解、化学实验的误差分析、化学计算的简单应用、化学应用的社会意义等诸多方面,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2.问题设置的预见性和适时性

学习新知识,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迁移,很顺理成章地掌握新接受的内容,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

3.能力培养的方向性

在所列的讨论题中,注重内容的广泛性的同时,更兼顾了能力培养的方向性这一要点。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能力,而老师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观察能力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实验能力是对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具体运用。

4.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新教材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了精选问题,可谓慎之又慎。既考虑问题的科学性,又讲究问题的实用性。而所给问题内容的广泛性,从基础知识训练到抽象思维的形成,具有相当的向导性和实用性。问题重质而不在量,关键在能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在对化学现象的深入思考中。

三、如何在讨论中给教师定位

以上内容分析了新教材中讨论题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讨论题的特点,如何处理和应用讨论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是在讨论中如何给教师定位,我想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仅就个人的体会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1.讨论法教学的意义

新大纲规定了化学科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讨论本身就具有群众性,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实践活动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讨论中能力的提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学生们在讨论中,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集众人之见,大大开阔了思路。同时通过自己的思维,对各人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把信息加工、整理,选择有用的正确的形成理论,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锻炼了思维品质;同时,在相互争论中,大大增强了个人的演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

3.讨论中教师的定位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讨论问题中最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创造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前提下,要突出“导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尽可能多地表现出来。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严格地给自己定好位。我个人认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出以下作用:

(1)讨论问题前的宏观调控作用

对整个一堂课来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讨论内容的确定、活动形式的组织都要由教师精心安排,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以增强讨论的质量,在这一点上要体现一个“放”字。

(2)讨论开始后的微观指导作用

一旦提出了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学生开始时可能思无头绪,力不从心,而这时教师应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可具体操作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并把相关知识、信息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运用知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胜利喜悦,这里面要掌握一个“拆”字。

(3)讨论进程中的阶梯作用

把化学事实、化学现象上升为理论高度,需要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有一个思维过程。而学生思考中有时候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缺乏理论指导,这时教师要适当地设置问题阶梯,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应有的高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领悟能力不同,教材上所给讨论题的完成情况也不一样,这样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引导,落实一个“活”字。

(4)讨论过程里的裁判作用

创造思维,允许个体思考的独立性。关键时刻,需要老师及时调解,起到裁判作用。这种情境中,教师要持赞扬多于反对的态度,用好一个“励”字。

(5)讨论总结时的回归作用

增设讨论题的更多目的,是对所讨论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把该理论化的东西形成必要的文字,记录整理出来。在总结回归理论时,教师要把握一个“高”字。

总而言之,在讨论法教学中,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同时兼具有多重身份,而一场好的讨论,教师就象原子核,学生们好比电子,散而不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以教师为中心,在动态中求平衡,在碰撞中求创新。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9-09

上一篇:好饱好饱的小老鼠 下一篇:智能电表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