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非对称性分析

时间:2022-09-28 10:12:29

国际货币体系非对称性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一些特点,重点阐述了作为关键货币国和非关键货币国家在当前货币体系下所处的地位,从非对称性角度深入研究了当前体系存在根本矛盾,以及这种不对称性所引发的各国经济行为与动机的差异。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关键货币;非对称性;均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33-01

1 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性的含义概述

国际货币体系从建立、发展、完善直至最后的崩溃过程中,体系内主要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周期、经济政策独立性、政治权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力量。同时,这种差异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相对于体系内不同国家而言是均衡的。即对不同国家来说,遵守规则的成本――收益关系不同,运行机制所带来的成本――收益关系也不同。本文将这种不均衡性或是差异性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性。具体来说,这种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6个基本问题上,即货币地位、国家权利、危机传导及政策效应、国际收支账户、对外债务影响程度、对外借贷能力等。

实际上从19世纪70年代的金本位制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这种不对称性一直都存在,只是不同时期的货币体系都有其特点,其非对称性的内容也不同。总结从金本位制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目前的牙买加体系,可以将体系内的国家大致分位两个集团,核心和。其中核心国家处于支配地位,这使得核心国相比国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采取更灵活、更低的成本来实现自身的宏观经济目标。也正因存在于核心国与国之间的这种非对称性,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国常常有意或不得不改变或放弃体系规则。国不执行国际货币体系规则以及核心国滥用特权的道德风险、国退出货币体系的威胁、核心国对国所施加的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压力、核心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体系稳定所作的妥协和让步等,这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规则调整、核心国地位丧失、甚至最终崩溃的原因。简言之,正是这种非对称性以及核心国与国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核心国与国如果从货币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用关键货币国和非关键货币国来代替。关键货币是指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在各国的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且在各国外汇储备占比最大的自由外汇。这是关键货币的三大特点,就目前来说,主要的关键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但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使得美元成为国际交易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关键货币。这里核心与的划分更多的是以本国货币是否作为国际支付、国际储备,是否被国际经济所普遍接受作为标准,而非国家经济水平,因此用关键货币国或是非关键货币国划分更为贴切。

2 非对称性分析

2.1 货币地位的非对称性

在国际经济中,K国的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国家的商品,而J国则只能用自己的商品来交换,因为它的货币不是国际货币,对K国来说它是毫无价值的。同时K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交易中,国际间的商品本身也以该种货币货币计价。它也广泛应用在国际间的短期和长期借贷合同中。由于国际买卖的非对称性,各个国家需要积累国际储备,他们需要以流动性资产的形式保持一定具有购买力的储备以备交易和预防的需要。因此,中央银行必须保留以关键货币计价的资产作为其储备。另一方面J国,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或是新兴经济体,有强烈意愿通过积累储备来防止本国货币的升值,因为升值将会影响其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当中央银行购买储备用来作为对抗投机冲击的防御工具时,这种预防性需求会造成金融市场一时的混乱,这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J国家被动的局面,即无论什么时候J国都必须购买以关键货币计价的储备。

2.2 权利的非对称性

在国际经济中,K国被看作是国际货币这种“商品”的提供者,它只需发行货币就可直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K国通过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世界的货币供应,并且这种供应的决策权在K国手上,世界其他国家很难限制其行为。另一方面,J国对于K国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往往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接受,通过改变国内政策来应对外部变化。

关键货币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货币,绝大多数国家使用都以其作为国际贸易、投资计价和交易结算货币,关键货币国企业在进出口中一般都采用关键货币进行支付和结算,不存在关键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结算,因而就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

另外,在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保持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是稳定本币币值的重要保障。但是,储备外汇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对于J国来说,储备外汇相当于为他国进行储蓄;外汇储备的增加要求相应的扩大货币供应量,这样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要承担外汇贬值带来的损失。而K国凭借货币本位可以拥有较少的外汇储备,相应的为了外汇储备付出的代价就少之甚少。

2.3 危机传导与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

危机传导的非对称性:凯明斯基(Kaminsky)和雷哈特(Reinhart)对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如果非关键货币国的危机没有触及到关键货币国的资产市场,只会在非关键货币国发生区域性危机,不会造成波及全球的系统性风险。而关键货币国出现金融危机以后,很容易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到非关键货币国。他们考察了金融危机传导途径分为:国家――国家――国家;国家――中心国家――国家;中心国家――国家――国家。结论为:如果国家的危机没有触及到中心国家的资产市场,只会在国家发生区域性危机,不会造成波及全球的系统性危机;而中心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以后,很容易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到国家。一个自然的推论是货币金融危机在“中心――” 国家间的危机传染具有单向特征:中心国家出现危机时,国家成了中心国家危机的泻洪区,国家出现危机时,国家成了中心国家的桥头堡。

2.4 国际收支账户的非对称性

一般情况下,当一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时,都要进行国内经济政策的痛苦调整,这是必须的。当J国账户出现赤字时,它必须减少进口,收缩经济,调整经济政策来改变赤字的现状。对于J国来说,赤字是不可容忍的,大多数国家都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其经济发展的目标。

但是由于K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位置,使其在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时,通过印刷本币就可以弥补赤字,无需干预外汇市场,就能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国际市场上的关键货币供给是通过K国贸易逆差形式来实现的,这无形中也为该国常年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提供了存在的理由,解除了K国保持外部平衡的义务,从而使得K国成为世界唯一可以长久的维持巨额贸易逆差与对外负债而不必紧缩经济的国家。

2.5 外部债务影响程度的非对称性

实际上J国所积累的储备会反映在K国所积累的净外债中。这是因为K国可以通过向J国出售金融资产的方式借债来为它的所进口的商品和服务融资。因为出售资产意味着从外部借债,K国的贸易账户产生赤字,但相应的它的外部债务也增加了一笔金融盈余额。

对于J国来说,外部债务的增加会导致本币贬值,本币贬值虽然可以促进商品出口,但是却要承担外债负担增加的代价。然而对于K国而言,由于它的对外债务也是用本国货币计值的,那么K国多发货币所导致的本币贬值则可为其带来刺激出口和减轻外债负担的双重好处。

3 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现状的思考

当前关键货币――非关键货币结构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国际金融风险逐渐在非关键货币国家累积,这使得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在发展中国家频繁爆发,如拉美债务危机及东南亚金融危机,这表明国际货币领域的收益与风险处于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在金融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果处于的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也很难独善其身,因为金融危机可以通过贸易、金融或者预期心理等渠道进行扩散和传染。当前面临的金融危机就从中心国家――美国发起的,仅仅是美国内部的次贷危机波及了全球经济,这是各个国家始料未及,却表明了当前关键货币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然而如果位于系统中心的发达国家经济出了问题,整个国际货币体系都面临着均衡被打破的危险。从目前各个国家强烈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便可看出。因此,美元霸权主导的关键货币――非关键货币的构架注定是一种过渡性的体系,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减少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必须依靠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尤其是中心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南北合作。国家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增强与中心国家的谈判力量。

参考文献

[1]冉生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对称性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2006.

上一篇:论绿色包装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中韩都市女性休闲阻碍因素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