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28 09:14:38

【摘要】目的 探讨造成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2002年――2009年收治的50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胎盘残留或子宫内膜炎多因反复行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所致。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应防治结合。

【关键词】产后出血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59-02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为了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寻找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本文特对本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2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娩9885例产妇,其中阴道分娩6350例,剖宫产3535例。本组50例患者中1/2病例来自院外分娩后,年龄最小21岁,最大33岁,平均27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有流产史者33例,占66%,早产5例,足月产45例。发生出血性休克8例,占16%。

2 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炎10例,胎盘残留8例,宫颈裂伤较重3例,宫腔分泌物培养出细菌者5例,主要为贫血,血小板过少。

3 晚期产后出血及分娩方式

4 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与平均出血量

4.1 宫颈裂伤:发生在胎儿娩出后,出血量平均900ml。

4.2 胎盘残留组:平均发生在产后18天,最短产后10天,

最长42天,平均出血量810ml。宫腔感染组,平均发生在产后19.6天,最短产后5天,最长46天,平均出血量382ml。宫缩乏力组,平均发生在产后1.53天,最短产后1天,最长3天,平均出血量占首位,达1065ml。凝血机制障碍,均发生在产后1天内,出血量平均600 ml。

5 处理

本组阴式分娩37例,8例刮出组织送病理证实为胎盘残留,18例证实为脱膜炎或羊膜炎,5例宫腔分泌物培养出细菌,宫颈裂伤当时缝合,8例出血性休克经抗休克、输血等治愈,最多输血1800ml。对于子宫内膜炎除刮宫外,还同时给予中药生化汤、宫血凝及抗生素治疗。

6 讨论

6.1 发生胎盘残留或子宫内膜炎多因反复行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所致。本组有流产史的病例占62.5%。当残留的胎盘组织达一周后将发生机化和坏死,部分自然排出宫腔,使脱落处血窦重新开放而引起出血。在剖宫产术中由于部分胎盘粘连紧密,术者未认真检查胎盘是否缺损而发生胎盘残留,应引以为戒。阴道分娩者应结合子宫复旧、恶露的量及患者是否有感染征象,配合B超检查,不失时机地行刮宫术,则可避免。

6.2 一旦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应行β-HCG测定及B超检查,鉴别声像特征:[1]胎盘残留为宫腔强光团、边缘清楚,宫腔感染则子宫增大无强光团,但内膜不光滑,剖宫产切口不良愈合系切口线粗细不均,有虫咬状不规则缺损,甚至有脓肿形成……

6.3 刮宫前必须使用宫缩剂与抗生素,[2]必要时在B超下行刮宫术,这样更安全、可靠。

6.4 阴道分娩第三产程后须认真检查软产道,发现裂伤,及时缝合。

6.5 凝血机制障碍分娩前及术前及时联系好血液,做好输血准备,另外加大产前产检力度,孕期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苟文丽主编《分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9―123

[2]苟文丽主编《分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9--123

上一篇: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下一篇:对120例绝经后妇女用于米索前列醇取器术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