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学生以渔,教预习之法

时间:2022-09-28 08:17:11

授学生以渔,教预习之法

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想学、肯学、会学、活学,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所有的学习方法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就是预习的方法。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自会读书”的方法,他将终身受益。

一、 授学生以渔,分类指导

预习是学生寻求知识的主动行为,教会学生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做以下几点指导:

1.预习内容要具体,形式要多样且富有变化。如教学生预习《藤野先生》一课时,要指导学生口诵心思,圈点查问。一读,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二划,划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词语;三查,查字典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四想,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五问,在预习中把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准备课堂提问讨论。

2.预习时要把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结合起来。字、词、句、段、篇等单项知识只是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学生预习时,应注意加强基础综合练习,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活学活用,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如预习《论美》这一课,我们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提出自学提纲:a.说说文章论述了哪几种美?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b.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c.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使学生既能理解词义,又训练了思维,还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3.根据三类课文的不同学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语文新《课标》中对于讲读、略读和选读课文的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预习指导时,三类课文要有所区别。略读、选读课文的指导我们可以粗线条一些,进行一般性的预习即可,有时可以只引导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进行预习;而讲读课的预习指导,特别是重点部分应当细一些,应该要求学生全文预习,力求做到既有一般性的预习,又有难点和重点训练项目的预习,并把后者作为预习的重点。如预习《曹刿论战》这篇讲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了解重点部分是“论战”,然后根据三个思考题所提示的内容,认真圈读相关的重点词语:①文章描写鲁庄公目的何在?②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③文章为什么把战争经过一笔带过?

4.及时评价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一定要认真检查,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采取批改评分的方法,只要有点滴可取之处,就给予“优秀”,加以鼓励,并争取在正式教学之前把预习作业发给学生,便于交流。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进行分类归纳,并在课堂上做不同的处理。如果它与学习重点、难点有关,就结合讲读课文检查评比;如果它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般性问题,就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予解决;而那些与学习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机会交换意见。

二、教预习之法,细化雕琢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会读书”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种能力如何获得、阅读习惯怎样培养,根本途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常用的自读方法有:

1.查读法。把不会读、不能理解的词划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查出这些字词的意思,结合上下到基本理解和掌握。在预习课文时,首先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勤查字典的习惯,看准每个字词,每个句子,每个标点,一点也不马虎。一边读,一边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疑读法。“学贵有疑”,学生在自学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积极活动的结果。因此,在讲读课文时就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和用词造句等方面提出问题。课前指导预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做好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并在上课前整理和分析这些问题。在课堂中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划读法。所谓划读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和查问,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除疑点。进行划读前,先要明确要求,再指导学生用醒目的符号标示有关内容。例如可以用黑点划出重点词,用横线划出中心句,用曲线划出优美句,用问号标出疑难和不理解的词语。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批注,用“//”划分段落层次。学生预习的一般过程为: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再读课文,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什么,自己的意见是什么;在有疑难的地方画上问号,自己再进行推敲。

自学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可以是学生自个儿边读边想,借助工具书完成,也可以安排同桌或四到六人组成小组集体自学。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互相切磋,让学生有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并能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

上一篇:年轻需要漂泊 下一篇:浅谈游记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挖掘